-
2015-07-18查看詳情>> 有的人為了生存而工作,有的人為了充實而工作,還有的人為了成長而工作,還有的人為了夢想而工作。同樣一份工作,同一個崗位,不同的人,抱著不同觀點去做,工作的狀態就不一樣,當然結果也不一樣。日本東京這個地方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幾大城市 之一,這里人才的競爭力遠超過任何一個地方。許多研究生、博士生學業完成后,都很難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一般的工作崗位都會有數十個高材生競聘,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有一個女學生,碩士學位畢業后,也一樣找工作,找了許久也沒有找到。后來她意識到:“職業本身區別不大,最大的區別在于從事這份職業的心態與定位”。于是她來到一個五星級酒店,應聘一份保潔的工作。同樣,這份工作也有許多的競爭對手,只是如此高學歷的人應聘這個崗位的也就她一個。雖然這是個保潔的工作,但是酒店方的應聘程序還是極度的苛刻。除了一般性的面試、筆試 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考核項目,就是考試官會帶領應聘者參觀衛生間,同時介紹老同事給她們認識,而每見一位老同事,在臨走的時候,老同事都會自信與自豪地從清潔完畢的馬桶中打起一杯水,一飲而盡。 開始,很多應聘者都不理解,為什么他們都會這樣做?后來,考試官告訴她們說,請記住,這就是我們要的標準。每次將馬桶清潔干凈,干凈到你可以飲用這里面的水。面對這樣的考試,很多人退縮了。而這位女學生卻想,一個人能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便一定會成功。能將這個事做到最好,那么做其他的事,也同樣出色。于是她欣然接受了這項考試,并且順利地通過。 這位女學生就是秉持著這樣一份信念,從做一名最優秀的保潔員開始,做到領班、經理、總經理、董事長…… 若干年后,日本誕生了歷史上內閣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女性大臣——37歲的郵政大臣野田圣子。 她就是那位從負責清潔廁所開始的女學生。在她的就職演說中,她說出了史上最最給力的話“就算我一生要洗廁所,那么我也要做個洗廁所中最最出色的人。” 這就是職業定位,不同的人,不同的定位,不一樣的態度,結果千差萬別。其實從事的職業只是我們人生舞臺上的一個道具而已。最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能不能用手上的道具表演出最好的舞蹈。
-
2015-07-18查看詳情>> 1、銷售的根本無非就是:1、對誰說?2、怎么說?3、誰去說?這三個問題涵蓋一切。 2、外國人講事情,中國人講情事,情投則事和。在中國,熟人經濟是永恒的話題,關系營銷永不過時。 3、銷售高手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廢話多。二個是不正經。這是符合中國人的判斷標準的。 4、客戶拒絕,是本能更是習慣。而處理拒絕,只需四步:同感、探究、比較、確定。這四步學會,一切拒絕化于無形。 5、唯一的產品比第一的產品更有價值。唯一就是打散重組;唯一就是逆勢而為;唯一就是率先“抄”越。 6、價格等于價值。物,以貴為稀。研究如何賣的更貴比研究如何賣的更多,更有意義!所有的奢侈品都是這樣產生的。 7、渠道也是客戶,價差大于價格。多少人買你的產品取決于多少人去賣你的產品。因此服務好渠道就是服務好貴賓客戶。 8、傳播的要點不在傳,而在播。給人理由讓大家去播才是廣告宣傳的核心目的。 9、一流企業賣模式;二流企業賣方案;三流企業才賣產品; 一流銷售賣夢想;二流銷售賣信任;三流銷售賣憐憫; 10、定位就是聚焦、聚焦就是刪除、刪除就是放棄、放棄才有業績。 11、銷售人員把“搞定”客戶的意識換成“幫助”客戶的觀念,業績會立即提高30%。 12、會買東西的人才是會賣東西的人。銷售培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員工去同行接受服務。 13、有銷售天賦的人,往往都是另類的。冠軍往往是狂妄、無理的屌絲。 14、認清起點,堅定終點,然后研究支點。支點就是借力,支點就是借道,支點就是借勢。 產品銷售不好,無非是誤判了起點,模糊了終點,借錯了支點! 15、20%的客戶產生80%的業績。知道哪20%客戶不是關鍵。更關鍵的是知道這20%的客戶什么時候產生80%的業績。
-
2015-07-18查看詳情>> 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有道名君”沒有學過什么領導學,但其用人之道、馭人之術,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現舉三個例子,供各位賞評。 圖片 例一、獵人與獵狗。 劉邦平定天下后論功行賞,他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食邑八千戶。為此,一些大臣提出異議,說:“我們披堅執銳出生入死,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打過幾十仗,攻打城池,占領地盤,大大小小都立過戰功。蕭何從沒領過兵打過仗,僅靠舞文弄墨、口發議論,就位居我們之上,這是為什么?”劉邦聽后問:“你們這些人懂得打獵嗎?”大家說:“知道一些。”劉邦又問,“知道獵狗嗎?”大家回答:“知道。” 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而發現野獸指點獵狗追殺野獸的是人。你們這些人只不過是因為能獵取野獸而有功的獵狗。至于蕭何,他卻是既能發現獵物又能指點獵狗的獵人。再有,你們這些人只是單身一人跟隨我,而蕭何可是率全家數十人追隨我的,你們說他的這些功勞我能忘記嗎?”這一番話,說得諸大臣啞口無言。 例二、收買人心。 有一次,刑部尚書張亮被控犯有謀反罪,唐太宗非常憤怒,下令朝中百官討論如何處置張亮。對于這個問題,多數大臣都認為張亮罪在不赦,應當立即殺頭。只有殿中少監李道裕認為張亮犯罪證據不足,不應定罪,并且在朝廷上說得慷慨激昂,把傾向治罪的唐太宗一時弄得很沒面子。盛怒之下的唐太宗根本不聽李道裕的話,毫不遲疑地就把張亮殺掉了。事后不久,刑部侍郎的職位出了空缺,因為這個職位關系到大唐帝國執法的準確和嚴肅,所以唐太宗反復叮囑宰相要嚴格對待這個人選。可是,宰相幾次上奏推薦的人,唐太宗都沒有批準,最后唐太宗竟建議宰相把這個位子讓李道裕來坐,理由是李道裕執法謹慎嚴格,這個說法的確是過硬的。但是還有,群臣都知道李道裕曾經當眾反對唐太宗的意見,唐太宗不會不記得。而現在偏偏任命李道裕做這個執法官,這其中哪能沒有名堂。于是,此項任命一經公開,朝廷上下無不盛贊唐太宗的仁德和雅量,開明君主的招牌亮得更鮮艷了。 例三、互相監督。 雍正皇帝刺探監督臣僚,不僅限于公務,就連私生活他也不曾放過。據載,某大臣退朝后邀了幾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玩幾圈麻將牌,玩著玩著忽然發覺牌少了一張,無奈只好就此罷手。第二天上朝時,雍正問某大臣,晚上常常以何為樂,大臣以實相對。雍正笑笑,夸贊對方是個老實人。然后把昨天晚上他們玩丟的那張牌拿給他看。皇帝對手下大臣監視掌握到如此精細的程度,那手下大臣有什么不恭不敬的歪邪招數能逃得過皇上的耳目? 有的人說,當領導沒什么了不起的,誰都能當。其實,管人的活最難干,光靠讀幾本書而沒有經驗和智慧,當上了領導也坐不住。因此,領導學才成為一門很重要的科學而登上了大雅之堂。
-
2015-07-18查看詳情>> 不停地激勵,讓屬下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是領導力的關鍵。如何激勵?還在于要清楚屬下想得到什么,才能撥動其心弦。 圖片 1.誅大賞小,賞罰嚴明 正所謂“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悅者,賞之。殺貴大,賞貴小”(《六韜·將威》),如果殺一個人能讓全軍震驚,這個人無論是誰都該殺頭;如果賞一個人能讓一萬個人受到歡欣鼓舞,這個人無論是誰,都應該賞賜他;誅殺重在誅殺地位高的人,獎賞重在賞賜地位低的人。 誅大賞小是個屢試不爽的有效管理手段。實施懲罰時,先從有影響力的人物下手,從大的事情下手,警示效應才明顯,才能真正影響全局,在實施獎勵時,先從小人物入手,從小的進步和成就入手,可體現領導者鼓勵先進的態度和求賢若渴的誠心,從而培養員工的信任感。 在企業管理中,不可能像將軍帶兵打仗那樣,有那么多“殺一人而三軍震”的驚心動魄的舉動,管理者應更多地求助于“賞小”,關注下屬細微的進步,并不斷給予褒獎,通過日積月累,樹立自己在下屬心中的威信。 2.推心置腹,動之以情 中國人重情義、重感情,所以企業領導要特別注重感情投資。只有用心領導,以情動人,真正拂動了下屬的心弦,管理才是真正到位的。 所謂感情投資,就是指不用一切形式上、物質上的手段,而用一種精神上、感情上的手段對下屬進行鼓勵和獎賞。比如一些關切的舉動,兩句動情的話語,這些東西不像物質的獎賞那樣可以拿過來就用,但是它的作用要比物質獎勵大。在中國人眼里,不重情義的人就不成其為人,不能知恩圖報的人也不是君子。情義是人際關系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人情味,不講情義,那根本就沒有和他交往的必要。一個有情義的人才能折服人,才能被部下擁戴。劉備就很善于運用以情動人的手段,我們可從劉備送徐庶的情景中略見一斑。 劉備在馬上拉著徐庶的手說:“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會卻在何日!”說完,淚如雨下。徐庶也是淚流滿面。此已達送別的最高潮,可是高潮之后又是更高潮。劉備停馬站立于樹林邊,看著徐庶越來越遠的背影,哭著說:“元直去矣!吾將奈何?”然后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劉備手下諸將也是“無不傷感”。 3.攻心為上,激將致勝 中國人愛惜自己的面子,不論對上級、對同行,還是對下屬,都要考慮面子問題。 激將法利用人們的自尊心,從相反角度激起其”不服氣”的情緒,使其產生一種奮發進取的”內驅力”,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收到不同尋常的效果。利用面子心理,巧妙施以激將法,就可以把很多棘手的事情消解于無形。當年在定軍山,諸葛亮就是百般激將老黃忠,充分調動人才隊伍中的“閑置資源”,讓老將出馬斬殺了曹操心腹愛將。 運用激將法要注意兩點:激將法只適用于有辦事能力的部下。黃忠原本虎將,只是年事已高,所以在受激情況下才會打勝仗。如果是偏將,激將只會使他更快戰死,而無法扭轉戰局;激將法只能一次對一個人運用。人員多了,大家面子都降了一等,相互扯平,就沒有人出頭來承擔責任了,激將法自然沒有效果。 4.軟硬兼施,雙管齊下 激勵講究“打”和“拉”的藝術,前者是一種“硬”的強迫措施,而“拉”則是“軟”的管理措施,施于無形但成效不可忽視,其實際效果并不比硬管理差。領導者在注重感情投資的同時,也要該唱黑臉就唱黑臉,不可心慈手軟。在管理過程中講究軟硬兼施,恩威并濟,雙管齊下,對員工又“打”又“拉”才是管理員工的妙訣。 康熙謀劃平臺大計時,感覺非用姚啟圣不可。此人自恃才高,能言善辯,屢屢與上司爭吵,被一再降職,在馬場任九品“司廄”。康熙先進行打壓,將其關入牢中:“好吃好喝供著,3個月任何人不得同他說一句話,朕要把這只能言鳥憋個半死。”然后將其帶回北京,途中讓姚在冰天雪地里坐在四處漏風的囚車上,讓其吃盡苦頭。姚啟圣的輕狂被滌蕩盡了,這才讓其進入龍輦,賞點心吃,又讓其讀御書,再在養心殿“經筵日講”。后來姚任福建總督,在收復臺灣的過程中立下大功。 在管理員工的過程中,光有軟的或硬的手段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則是軟硬兼施,雙管齊下。領導者用“硬話”發威后,給員工一段時間檢討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過失,然后領導者可以有計劃地逐步做收服人心的工作。 5.義利兼顧,引導明晰 楚國有個叫直躬的人,他的父親偷了別人的羊。他得知后就去向官吏告發了自己的父親。令尹說:“你告發別人的偷盜行為,這是對國君的忠心,值得嘉獎。但你告發自己的父親,卻是大不孝,是父親的不孝兒子。所以,我要先打你二十大板,讓你受皮肉之苦,然后再獎你錢。”直躬雖然得到銀錢的獎勵,卻也挨了一頓板子。令尹雖然獎賞了直躬,卻又否定了直躬的行為,認為不合孝道。這讓楚國人在遭遇同類事情時,無所適從。權衡之下,很多人都選擇了沉默。自此,楚國的壞人壞事就很少有人向上報告讓君主知道了。 現代管理中,譴責和贊揚、獎賞和懲罰在執行過程中互相矛盾,員工就會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必須賞則譽之,罰則毀之,對員工有一個明晰的引導作用。
-
2015-07-18查看詳情>> 井應天老師經常和學員或同事分享一句話:“直線付出,曲線回報。”在人心躁動的當今社會,這句話可能會很快被各種口號或新概念所掩蓋。但這句話卻真真切切在他身上應驗了。 <一> 井老師喜歡自己開車,對車的駕馭已經爐火純青。用他自己的話說“把油門當剎車”。在開車時從來不闖紅燈,過斑馬線時只要看到有行人就會停下車來讓行人先過。有一次井老師開車經過人民路,經過斑馬線時看到有老人過馬路,提前就把車停下來等老人先過去,老人看了井老師一眼繼續過馬路,這時傍邊一輛車按著大喇叭呼嘯而過,老人家嚇得不輕,回過神來,指著搶道的車就罵。這也是我們前幾年在溫州經常會見到的情景,感慨幾句也許就忘記了。 若干年后,井老師周末開車去三垟濕地釣魚,無奈當時井老師釣魚的技術太差,半天沒有一條魚上鉤,旁邊也有一位老人釣魚,半天就叼了大半桶。虛心的井老師開始和老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溫州的路況,井老師就分享了前面這一段小插曲。老人仔細端詳了一下井老師,"我就是當時過馬路的那個人,我想起來了,當時就是你把車停下來等我過去的,我對你的車還有印象。"老人當時特別感動,像遇到了親人。不由分說,硬要把魚分井老師一半。這怎么好意思呢?不就過斑馬線禮讓一下嗎! <二> 還是開車的事,井老師經常開車往返于溫州各個地區,遇到順路的,井老師總會捎帶一程。有一次,井老師從洞頭回溫州,中途停下車在海鮮市場買菜,正好遇到一位大姐也要回溫州,問可否搭井老師的順風車一程?井老師欣然答應,一路送回溫州,然后各回各家,或許各自消失在茫茫人海了。 一年以后,井老師周末帶夫人孩子逛文化用品市場,經過一家玩具店,被老板一把拉住,:“咦,你不是小井嗎?”那情景就像遇到失散多年的親人一樣,井老師才記起那玩具店老板就是去年一起回溫州的那位大姐。老板熱情的把井老師一家迎進店里,“快讓小孩看看,喜歡什么玩具?”給井老師家公子推薦了一堆玩具。井老師當時還在犯難:今天過來沒準備買這么多玩具啊,人家這么熱情,這也不好推辭。當井老師要買單時,那位大姐說什么也不收錢,還叮囑自己的孩子不許收錢。這些玩具夠孩子玩幾年的了。這溫州怎么就這么小呢?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