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29查看詳情>> 動物的本能——吃飯、睡覺、性。所有的行為都是圍繞這三件事情展開的。 根據《人類發展史》的記載,人類與其它動物的分界點在500萬~800萬年前。這800萬年,人類經過了巨大的發展與進化,將科技、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發展到不可思議的境界。甚至,只要人們愿意,人們可以在10分鐘內將自己生活的地球毀滅,在軍事科技與武力方面,人類當之無愧成為地球生物界的霸主! 但是,在人類科技與生活無比發達的今天,人類卻開始回歸動物的本質——吃飯、睡覺、性,所有的行為都是圍繞這三件事情展開。 當今人類對于物質的索求已達到空前的地步,將文化建立在自我生理感官的需求,通過共同的努力,已成功打造了一個“高度物質化的世界”!“唯物主義”造成這個社會精神層面的追求不斷被物質欲層面的追求所掩蓋。唯物唯物,眼中只有物——當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普遍接受這種定義的時候,畸形社會開始形成。為了“唯物”,越來越多的自相殘殺的事件開始產生。 各類有毒食品、各類假貨、各類欺詐手段、各類社會殘酷現象鋪天蓋地,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們做不到!相信很多60年代、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非常懷念自己過往的時代。那個時候——奶粉是吃不死人的、炒菜是不需要放地溝油的、小姐還是尊稱的、捐款是可以送到受捐人手中的、擺攤的是不會挨打的、孩子是可以活著回家的、農民工是可以不用跳樓的、拆遷是可以不用自焚的、當官的是可以解決百姓問題的、看病是不需要送禮的……很多善良的人通過各種途徑大喊:當今社會信仰被催毀、道德在淪喪,善良只能任人欺凌!善良是否真的是挽救這個殘酷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線? 其它怪現象也層出不窮。原先是“沒錢的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沒錢,有錢的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錢。”現在形勢變成了“一部分有錢的也開始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錢”。于是,炫富的人開始如雨后春筍一般競相冒出,把自己極盡奢華的生活展示出來,似乎想要告訴別人——“我已經到達了你們無法企及的生活境界,你們要爭相膜拜。那些窮鬼離我遠一點,我跟你們不是一個檔次。那些強盜小偷殺人犯們歡迎光臨,我就是你們苦苦尋找的有錢的人……” 同時,也有很多所謂的“商業成功人士”或“官場親民領導”比炫富者“成熟”得多。他們表面艱苦樸素而暗地里瘋狂斂財,他們堅守自己的“道德貞操”直到最后一刻。他們可以使用一切手段讓自己活在聲色犬馬之中——財欲、食欲、貪欲、色欲無不滲透在他們的生活和文化之中。無論得到這一切的來源是多么的黑暗甚至骯臟。 人類的思想已經停留在了動物的本能之上,專注于對食物與性那點貪婪可憐的欲望!歷史書上講,人跟動物的區別是:1、會直立行走;2、會使用工具;3、能獨立思考。但是,現在很多動物也會直立行走,很多動物也會使用工具,很多動物也具備思考的功能。除了科技發達的程度,現階段人類與動物已無過于明顯的本質區別。甚至,很多動物的忠誠、感恩、施舍、幫助、律己以及對規則的遵守等方面,時常還會超過人類。 生命是肉體與靈性的并存體,我們不僅在經營著自己的肉體,也在經營著自己的心靈。一味追求生理的滿足,勢必會以吞噬心靈為代價。單純靠道德與法律已成為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培養心靈,才是挽救這個社會的唯一方式。否則長此以往,人性的殘忍、冷漠、自私、爭斗、欲望、貪婪甚至屠殺,只能用一次徹底滅亡的方式來重新洗刷與清靜這個世界。2012末日預言就是一次上天對人類心靈挽救的最大呼吁。 心智健康、心靈富足是我們長期需要學習與培養的課題。這才是當今社會真正區別人與動物的標準—— 如果你不能立刻做到心智健康、請你先擁有一個信仰; 如果你不能立刻擁有信仰,請你先遵守一種做人的原則; 如果你不能立刻遵守這個原則,請你先培養一種善良的習慣; 如果你不能立刻養成善良的習慣,至少請你不要主動做惡事、說惡言、有惡心。所謂,不惡即為善。 每一個人,從每一件事做起…… 拯救心靈,才能拯救我們的世界!
-
2015-07-29查看詳情>> “尊敬的楊濱老師,我本以為我很成功、很富足,但我突然感覺這個社會非常殘酷。善良的人將無法生存,唯利是圖者才有發展的權利。雙贏僅僅是一個口號、親情也僅僅是一個標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揮之不去的負面能量使我不得不站在社會的反面,是以牙還牙、自暴自棄,還是繼續堅持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善良心靈呢?” 最近連續在4個城市講完6堂課程,結束之后收到某學員發來的這樣一條短信。既沒有留姓名,也沒有留城市,且先不論其文筆如何,但我判斷,這位朋友原先是一位心靈極其善良的人,但體驗了社會種種經歷后,已不知不覺的站在了“現實”與“心靈”相交的十字路口上,或成為殘酷社會的幫兇、或成為溫暖社會的陽光。 當今社會,似乎每個人都感覺正在受剝奪,每個人都感覺在受傷,每個人都心情不好,每個人都感覺很失敗,每個人都感覺虧的是自己,每個人都感覺不滿足……正如這位朋友所言,原先非常容易實現的雙贏,現在已經變成相互利用與相互剝奪的口號,口口聲聲“對別人負責任、對用戶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也已變成收買人心或推拖責任的工具。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騰訊與360大戰”就給全中國6億網民實實在在提供了一份“雙贏”與“負責任”的反面教材。并不是說這個社會已經到了《新三國》電視劇中劉備所說的“當今天下之亂,首先在于人心喪亂”的嚴重程度,而是許多人在現實生活的逼迫下,為捍衛自己的利益,已經不得不發生了一些心靈的觸動以及人生觀與世界觀的改變。最終,相互侵犯對方的利益,傷害對方心靈,循環往復。當這種風氣傳遍整個社會時,社會將再無快樂之人。 我在訓練中時常與大家分享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三重自由——即“財務自由”、“時間自由”與“心靈自由”。三重自由是以社會為承載平臺的,脫離了社會這個載體,三重自由也就沒有了意義。社會是家庭、是學校、是企業、是工廠、是政府、是公共場所等一切人際溝通與交流的環境。樂在其中的繼續樂在其中,相互催殘的繼續相互催殘。當某些人在以上任何環境中都無法獲得現實利益哪怕虛幻的滿足,自己就會將自己拋到社會的底層,從而容易選擇極端的舉動。 當富士康的員工跳樓自殺后,同寢室的同事竟然不知道他的姓名。強烈的孤立感會讓很多人認為他們不屬于這個社會。這也就是為什么最近一兩年中國頻頻發生年輕人自殺案件的起因。 三重自由中,你認為先實現哪一個是比較合理的? 先實現哪一個會更有助于其它兩項的實現? 我原先認為,物質的滿足會催生心靈的升華,所以,首先需要實現財務自由。不再為苦苦生存而碌碌奔波,才能保證有足夠的閑暇研究其它事情的發展與進步。雖然中國GDP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但聯合國給出的一天1美元的收入標準,中國還有1.5億人沒有達到。中國每人每月1300元的貧困標準線,仍然有4000萬人沒有達到。無論任何官方或媒體針對中國人進行的欲望調查,排在第一位的永遠都是“擁有更多的錢”。于是這便成為了許多中國教育訓練界講師演講或培訓定位的參考路線。你往往會聽到許多講師的開場白是:想要賺更多錢的伙伴請舉手……迎合天下趨勢,滿足人們所需,觸動內心欲望,這似乎是正確的策略。 但是后來,我逐漸發現,心靈方面的修煉應更加優先。心的方向有問題,人生的軌跡就有偏差,心“田”的荒蕪何來豐盛的生命?心靈是人類乃至社會發展一切的基礎,如果失去這個基礎,一味的激勵創業與致富的熱情只能產生大量盲目的樂觀主義和實用主義。幾年來我所研究大量的案例發現,先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實現心靈自由的比例并不高。在看似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會突然出現許多虛假的朋友以及真實的敵人,即使你是誠實率直的人,人們似乎還會給你戴上虛偽的帽子甚至直接欺騙或傷害你。于是,你看似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心靈的高墻”或許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心未定,難生慧,倒塌的根源是那未被夯實的心靈地基------于是你就站在了文章開頭給我發短信的那位朋友所處的尷尬境地。 在這看似浮躁的利益社會中,每個人的確都太心急。你似乎只有三種選擇。 1、每天一味的批判、抱怨或情緒的發泄來表達你的不悅; 2、用盡手段欺騙、引誘甚至剝奪他人的利益來保證自己短期的利益; 3、出淤泥而不染,遵循自然法則,按部就班的積累實力,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功成名就。 是的,似乎任何人都會選擇第3項,但絕非僅僅因為它念起來好聽。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欲取天下先取人心。這種成功,就像古人勸進時常說的:“上合天意,下順民心”。唯有這樣,無論是個人或企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做久! 最后,用以下看似“天真”的文字來回復給我發短信的那位朋友,同時與其他所有朋友們共享—— 不要隱沒自己的光芒——讓它大放光彩; 不要壓抑自己的激情——讓它振奮人心; 不要否認自己的真實——讓它得以呈現; 不要囚禁自己的想象——讓它任意馳騁; 不要否認自己的精神——讓它自我療傷 不要掩蓋天真的童貞——讓它自由飛翔 ——快樂,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權利! 快樂不在別處,快樂在你的心里! 浮躁與繁華,你依然可保淡定從容,只要心定------
-
2015-07-29查看詳情>> 中國人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廣泛的推廣“感恩”這個詞! “感恩”本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的一項哲學智慧,無論是《論語》還是《道德經》,抑或是《弟子規》和《了凡四訓》等等,都可見其詮釋。現如今,“感恩”一詞正在通過社會的各種途徑不斷升級并加強------ 通過最近的新聞了解到,無論是政府單位、事業單位還是私營企業,“感恩”的宣傳與相關活動越來越火爆,人人都在接受“凡事需要感恩”的理論體系,人人也都在以“是否具有感恩心”來評價另一個人的道德或人品。世界上雖然沒有可以讓所有階層、所有身份、所有職業的人都能成功的秘笈,但似乎唯有感恩才是目前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感恩,你將被社會淘汰;不感恩,你將無法受到團隊的擁護與支持;甚至,不感恩,你將成為無恥卑劣之徒……既然唐朝的陳潤寫到:心頭感恩血,一滴染天地!那么在當今社會中,“感恩”這個易學并易復制的行為一定可以挽救蒼生于水火之中!對此,我很想針對這一股“感恩潮流”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我絕不是批判這一股“感恩潮流”,也絕非懷疑其有效性。感恩本無錯,造成這股潮流的根源,是因為處于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大量的人利用混亂的價值觀亂中取勝,并升級為我們時代人人趨之若鶩的主流價值觀。人們意識到,必須回歸幾千年從國學智慧中尋找改善當今人類精神層面的答案。于是,“感恩”被人們找到了,各類的“感恩活動”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尤其在各種節日時大張旗鼓搞“感恩”。甚至,你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并下載到大量的“感恩活動的策劃方案”。我對此感到憂慮,因為這將會使“感恩”一詞變了性質與味道。 憂慮一、將“感恩”變成工具:這個社會似乎是不公平的。有多少人幾分鐘就可以辦到的事情,很多人充其一生的代價都難以辦到;有多少人一生碌碌疾苦只是為了與親人有一套小小的房子、能吃上一口飯而已,卻被有權有勢的人無情的剝奪他們的夢想甚至生命;有多少孩子在這個充滿勢力、欺騙、凌辱的社會中徹底顛覆了本該純真的心靈與價值觀;有多少人戴著偽善的面具做盡虛偽與齷齪之事卻遲遲得不到報應,相反善良的人卻在一點小錯誤面前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似乎中國快要回到“勝者為王敗者賊”的亂世社會。有錢有勢受追捧,窮山惡水出刁民,在這樣看似不公平的社會中,我們唯有“充滿感恩的心”才能淡定下去。在許多有夢想的社會底層人士為生存拼命奮斗的同時,“感恩”仿佛是某些人淡定于這個復雜社會的有效策略,似乎用這樣的方式營造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一群人正在攜手邁向和諧與團結的的錯覺。 憂慮二、將“感恩”變成交易:中國目前所處的時代“缺失信任”、“缺乏安全感”。我們怕沒有朋友、我們怕老板不仗義、我們怕下屬不努力、我們怕小人背后捅刀子、我們怕團隊變成虛偽的合作、我們怕感情變成勢力的交易、我們怕幫助了別人卻得不到任何回報……我們害怕的事情愈演愈烈,于是,“感恩”逐漸成為社會心態史上的主旋律。但一旦當“是否感恩”成為我們“是否與他合作”或“是否幫助他”的首要條件時,感恩就變成了交易。其實,我一直堅持認為:真正的愛心與幫助,是不應求回報的。歷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出對人類杰出的貢獻,難道做之前會先考慮人們是否會感恩他而決定是否做下去嗎?我相信愛因斯坦創造出影響世界的科學理論時,一定沒有想過希望得到別人的感恩;我相信黃繼光堵槍眼的那一瞬間也沒有考慮過是否可以得到別人的感恩;我相信很多慈善家在決定幫助很多孩子上學時,一定也沒有利用他們來養老的想法……當大家想起他們時,100%認可他們的貢獻、由內而發的真誠的感激之情,這才是最純潔的感恩! 上個月,我因患病做手術并住院20天,使我對“感恩”一詞的理解再次有了提升——術后第7天,我才能夠第一次走出病房樓呼吸外面的空氣,看著助理們在打羽毛球,對他們無比羨慕!突然意識到,原先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突然之間已無法做到。生病之前,因忙碌的工作不斷透支健康的底線,生病后才懂得感恩自己的身體。當滿足某些條件才懂得感恩時,這種感恩便是不純潔的。我時常在課上講:你認為理所當然的會離你而去,你常常感恩的才會時時發生。這次生病的經歷再次驗證這句話是絕對的真理,也給我自己上了一堂珍貴的課程! 所以,感恩應該是心靈的體驗而非口頭的宣導;感恩是行動而不是活動;感恩不是任何宣傳與假象的工具、也不是幫助別人的前提條件,更不應該變成一場赤裸的交易。 想起我在新浪發表的一篇微博:凡是以愛為名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愛。同理,凡是為了得到感恩或利用感恩都是對“感恩”的褻瀆。
-
2015-07-29查看詳情>> 要說成熟,不是看你是不是滿腹經綸會講大道理,而是你能不能理解與包容身邊的小事情,尤其對待小人物的態度。 要說成熟,不是看你目標有多么高尚與偉大,而是是否不會因為別人的眼光而輕易改變自己的原則、不會因為別人的阻攔而放棄自己的腳步。 要說成熟,不是看你發現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多么強,而是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客觀分析并有勇氣解決的能力有多么強。 要說成熟,不是看你想要得到多少東西,而是看你愿意放棄多少東西。人,需要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 要說成熟,不是看你是否具備憂郁、傷感或冷酷的表情,更不是刻意表現出來的穩重,那些都只算是幼稚。真正的成熟是穿越無數黑暗、歷經無數滄桑、克服無數阻力、打敗無數挫折后的智慧、冷靜、自然而發的一種內涵與能量。 要說成熟,不是看你是否無所不知,這恰恰是最無知的表現。不輕視所有看似簡單的事物以及看似軟弱的敵人。對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來說,沒什么是簡單的,盡管他們能夠舉重若輕。 成熟讓你走得更遠 文章最后,推崇一位年輕的名人—— 要說成熟,剛剛才滿29歲的韓寒讓人贊嘆。他曾婉拒與奧巴馬的會面;光今年就推辭掉總價三千萬的商業活動(自己還背著幾百萬房貸);堅持不開微博(己有網站開岀千萬價碼的“駐場費”)。他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一個29歲就超越名利的人,可以走得更遠。
-
2015-07-29查看詳情>> 來自川蜀之地、天府之國的貴客、華夏智慧一把手李任飛先生蒞臨深圳,受到以我為首的團隊的熱烈追捧與招待。這是一次極其開心、熱烈、深刻的會晤。有朋自遠方來,這種狀態是必須的! 來到我們的地盤,自然要按照深圳的規矩。我拿出紀念香港回歸的2斤裝賴茅珍藏版,雖然明知李兄喝酒的節奏不是一般人可以同步,但我仍然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氣勢,先讓服務員端上一大盆廣東菜代表作——豬肚雞煲。接不了招不代表不能接招。在長達10秒鐘的熱情擁抱后,開喝! 講師分為三種:臺上能說臺下也能說的;臺上能說臺下不能說的;臺上不能說臺下也不能說的。我們不謙虛的認為我們兩人屬于第一種。這兩人湊在一起吃飯喝酒抽煙聊天,嘴自然是很忙的。我們首先談到了培訓課程—— 感謝廣州的那位講師舉行了一堂課程,從而讓我和李兄有了這次機緣相聚。就憑他在“茫茫人海”活動中打的那一套太極拳,就讓我相信那可以稱之為一堂完美的課程。 我們又談到了互聯網。互聯網十幾年了,該傳遞的信息傳遞了,不該傳遞的信息也傳遞了。每天億萬的咨詢傳達量,不僅沒有讓你增加知識,反而讓你自卑發覺到自己原來懂得那么少。那么多內容,你看得過來嗎?每天精心所寫的一條微博,自認為接近經典,結果早就被別人的時光機刷到屏幕最后一頁了。其實我和李兄談互聯網也是不應該,因為聽到這位互聯網專家的侃侃而談,我發現我也只有點頭的份。 我們又談到了管子。我絕對有理由相信以李兄對于管子文化的理解,他擔當“管子管理第一專家”要遠遠比某些專家的“給我三天時間,我還你生命中的奇跡”的含金量要高。這一點,我是毋庸置疑的推崇,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李兄能夠將此道發揚光大! 與李任飛先生的不亦樂乎 可惜因時間短暫,喝酒仍未盡興。雖然次日邀請李兄來到我的辦公室繼續暢談了一下午,但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溝通及相互學習也遠未盡興,只得惜別。 李任飛,值得尊敬與學習的良師益友,我們下次繼續……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