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29查看詳情>> 當我們真正擁有信望愛,這個世界就顯得那么地清澈可愛,讓人愿意為之奮斗不息,戰斗不止,也讓更多的人能夠擁有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 (一)隨時隨地感召 感召即感動并召喚,讓人發自內心并心甘情愿去采取行動。在澳洲黃金海岸的沙灘上,有一位老爺爺拄著拐棍走過來。他看到一個小姑娘在往海里扔著什么,于是他走過去問:“小妹妹,你是在打水漂嗎?”小姑娘鄭重的說:“不,老爺爺,我是在扔海星!”老爺爺歷盡世態滄桑,閱盡人間百態,不由笑著說:“這條海岸線這么長,那么多的海星,就憑你一個人,能扔完嗎?”小姑娘正色道:“我不知道,但我能確信:當我把一個海星扔到大海中的時候,就拯救了這個海星的生命。”老爺爺愣住了,深深地被小女孩的話感動,他也跟著這個小姑娘一起扔起海星來。海岸線上的其他人看到這一老一小在扔東西,同樣去問他們。他們同樣回答:“我們是在扔海星。”其他人覺得不可思議,同樣問道:“這條海岸線這么長,那么多的海星,就憑你們兩個人,能扔完嗎?”他們一本正經的回答:“我們不知道,但我們能確信:當我們把一個海星扔到大海里的時候,就拯救了這個海星的生命!”游客同樣被深深地感動,于是海岸線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扔海星,四個,八個,十六個,三十二個……終于整條海岸線的人都在扔海星。這就是感召的魅力!其實感召無處不在,生命也是一場感召的游戲。當我們真正活出愛的時候,這個世界到處都會有感動,美麗和真誠。 歐洲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CharlesHandy)說過:“國家可能有興衰起落,但人的希望,恐懼和動機卻沒有太大的改變;世界會改變,但人性不會!” 如果我們愿意,完全可以將最美的自己活出來,因為人原本就是美好的。我們實際上可以影響到身邊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他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召他人,讓更多人擁有信望愛,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二)分別為圣的生活 在這個世界,有很多的軟弱、誘惑、貪欲和淫念……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勝過自己,覺得生命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不能建立足夠的內心安全感。結果就上演了生與死只是一念之差,成與敗只是一線之隔的悲劇。 真正擁有心靈源動力——信望愛的人,就會不一樣,他有堅定的信念,而且有生命的活水能進入他的內心,雖可能有些污染,但馬上就能凈化,他竭力過著一種分別為圣的生活,感覺越來越好。正因為他們過著分別為圣有愛心的生活,很多的人開始被他們吸引,進而愿意改變自己,熱愛生命。每一天內心都平安和喜樂,每一天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讓周圍人也開始擁有喜樂的人生。 浪蕩不羈的紈绔子弟奧古斯汀,曾經過著放蕩的生活,別人都認為他無可救藥了,沒想到他皈依基督教以后,居然“浪子回頭”,有所成就。 原來,正當奧古斯汀沉湎于縱欲的生活時,他翻閱了柏拉圖學派的哲學著作,特別是柏拉圖的“理念論”,使他意識到在物質世界以外可以真正找到真理,《圣經》中所宣揚的上帝,是絕對的精神實體,上帝即至善。作為世界萬物中的人,應信奉上帝,棄惡從善。 從這以后,奧古斯汀決定放棄摩尼教,改信基督教。他下決心摒除一切情欲,并辭去教師的職務,然后和母親來到郊區的一座別墅里呆了整整一個冬天。他痛哭流涕,決心改邪歸正,從頭做起,要在生活中遠離罪惡,要活出信望愛。 (三)活水的江河 有種人,無論走到哪里,他都像活水的江河,可以滋潤那里的人們,讓人們能夠重新得力,奔跑前面的人生。 我認識一位老先生,他叫黃福華,就是這樣的人。黃福華祖籍廈門,他是新加坡協茂集團董事長、新加坡紙業大王、銀鷺集團大股東。在他的企業中,他貫徹《圣經》的理念,“彼此相愛”,“愛人如己”,“愛心聯絡全德”,“榮神益人”。他的企業員工穩定性很好,在這里他們好象找到了自己的家。黃老先生八十多歲了,但他的心態像年輕人,透出熱情和自信,身體也很好,經常參加各種慈善活動和聚會講座,將信望愛帶給身邊的人,像活水的江河一樣澆灌著身邊饑渴的生命。 2010年初帶著旅游的心境,我曾拜訪過一位住在龍巖的朋友。一到他家,他們全家都很高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我朋友的爺爺87歲了,他對爺爺很有孝心。我們一起去看望老人,他沒有病,躺在床上,身體非常地瘦弱,但干枯的眼睛流露出希望、信心和慈愛。我朋友用家鄉話告訴爺爺說,我是來看望他的,并扶老人起來,給他水喝。老人眼神中充滿了感激,那種眼神讓我情不自禁地感動。朋友小時候跟爺爺的關系很好,爺爺給他講過很多自己的往事,并勸勉他如何做人做事,所以爺爺對他影響很大。前段時間,爺爺還可以隨意走動,有說有笑,但現在,爺爺雖然無病無痛,卻只能躺在床上。朋友的內心很沉重。 我只能跟老人家笑,用普通話跟他交流,老人讀過些書,聽得懂,眼淚在他眼里打轉,他很想掙扎著講話,但說不大聲,很微小。朋友貼近他爺爺,邊聽邊給我翻譯,并讓我為他爺爺祝福禱告。于是,我們三人在那里,靜下心,開始為老人家祝福。此時,我想到了我的爺爺,雖然他在我記憶中是模糊的,因為我四歲時他就去世了。我將情感都投入到為老人的祝福話語中,把自己的感恩都投入在禱告當中,我的心很平安很喜樂,我也希望將這平安和喜樂帶入老人的心田,安慰他的心靈深處。禱告結束,老人很喜悅,一直說謝謝!謝謝!感覺像完全換了一個人。 看著老人慈祥的面容,我的內心升起一份使命感,好好趁年輕,去關愛更多人的生命,讓他們能夠被愛所環繞,懂得感恩,更加幸福快樂地生活。其實我能感受到老人內在的頑強,即使在健康狀況不佳的日子。但他的坦然,他的真誠,他的感恩,他希望的眼神,讓我感受到生命不息的動力,好像活水的江河在我心中奔流,讓我充滿力量。 (四)如鷹展翅上騰 很多人想過幸福快樂成功的生活,但有時走得不踏實,甚至因為難以抵御誘惑而不擇手段。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成功和幸福沒有捷徑,每個人都要用心去經歷,去生活,去挑戰,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沒有捷徑,但也是有些進取的方法,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覺察信望愛,接受信望愛,運用信望愛,撒播信望愛,運用在自己和他人身上,我相信你必如鷹展翅上騰。擁有新生命,活出嶄新的人生!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 2009年9月9日我寫過一篇日記《每天好日子》,代表了我真實的心情。每一天活著都要感恩,每一天都是陽光燦爛的!全文如下: 今天是2009年9月9日,很多人為這個日子而開心,選擇這個日子做這做那,因為是黃道吉日,或者是特別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反正好日子。 但對于有些人來說,這一天跟以往沒什么不一樣,一樣要去工 作,一樣要吃飯,一樣還是要睡覺。生活就是很平淡,再好的日子還 是要面對勞苦愁煩,柴米油鹽。想起一首歌《全新的你》,“你說陰 天代表你的心情,雨天更是你對生命的反應,你說每天生活一樣平靜, 對于未來沒有一點信心。。。。” 是啊!有多少人是這樣呢?已經失去了對生活的激情,活著就像 行尸走肉,反正人生無望,懂得越多活得越累,轉眼成空,如煙而去。 這樣是很可怕的!生活中其實我們可以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欣喜,就像 戀人可以在這一天登記結婚,永結同心,這是屬于他們的一份浪漫,一份回憶。 有的人說等我有錢了,我就幸福了,可以做這做那;有的人說等我找到終身伴侶了,我的心就定下來了,我也就知足了;還有人說,等我買了房子定居了,我就好好陪陪我的妻子和孩子;等我有了千萬資產,我就可以做慈善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柯達的創始人擁有億萬財富,他為了讓自己歡喜快樂,旅游全世界,但他的內心卻依舊空虛寂寞,最終在回程的豪華游艇上跳海自殺了。 各位,不要等待了,每天都是好日子!生活的快樂其實就在每一天,需要你去發現,需要你去創造,需要你去體驗,也需要你去享受!等待是等不來的,唯一等來的只是死亡。當你達成一個目標時,假如你發現并沒有得到你希望的快樂,那又有什么?享受過程其實是很美妙的,很多好的想法需要我們立刻付諸行動,珍惜這一切。誰會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呢? 大多數人活著都希望幸福快樂,那么2009年9月9日這一天的好日子是不是可以化為每一天呢?讓每一天都成為好日子,成為我們自己及身邊人的祝福而不是詛咒,讓我們每一天都盡力讓自己充滿信心、盼望和愛,充滿陽光。 當我們擁有信望愛的時候,每天都是好日子,無論面對什么;當我們擁有信望愛的時候,我們就是世上的光和鹽,光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鹽使這個世界更有味道。這樣我們是否算是在過一個如鷹展翅上騰的人生呢!
-
2015-07-29查看詳情>> 心靈源動力團隊建設特訓營成功案例故事集 1、啟豐商貿: 啟豐商貿主要是做石油化工銷售,在全國有分公司,是2007年在泉州航空港酒店做的特訓,當時還有兩個黑人從廣州分公司過來參加特訓,他們對漢語不太了解,旁邊有兩位專門的翻譯。但因為課程是完全體驗互動,深入心靈的,他們在半懂半不懂之間,也感動的熱淚盈眶。 課程結束后,大家都擺宴席大家慶賀,兩位黑人非常真誠,到譚導面前敬酒,但因為譚導戒酒很多年,委婉拒絕但是堅決不喝,結果兩位黑人給譚導到了一丁點,譚導盛情難卻,只好稍妥協喝下,他們倆非常高興,和譚導擁抱感恩。 2、智業軟件: 智業軟件是專門做醫院管理軟件系統的,賣一套也上百萬,里面的人都是IT專家,醫學管理專家,很多博士生和碩士生。在2008年左右在廈門速8酒店有請譚導做心靈源動力團隊建設課程。剛開始上課時,他們都是很理性的,老是在分析判斷,隨著課程的慢慢深入,他們開始完全投入其中,放下腦袋,用心感悟,得到很大提升。訓后梅總贊不絕口,對整體效果非常滿意。 他對譚導說:“非常感謝譚導,這次培訓我們公司特地將團隊從全國各地召回,雖然消耗了相當的費用,但是非常值得,現在我們公司在全國各地的管理軟件系統的研發以及營銷能力都明顯增強!”如今隨著公司的擴大,原有參訓的一批人都成為總公司及各地分公司的老總和骨干管理層。 3、悠度集團:廈門恒好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兼并和它合作十多年的代加工廠榮興達塑膠有限公司,成立悠度集團,是國內第一大野餐包品牌。當時兩家企業背景有很大不同, 恒好:30人,進出口公司,外銷,業務和研發為主。民營企業,廈門島內。榮興達:2000人,家族民營企業,代加工為主,在廈門集美北部工業區有四棟自建廠房,為恒好做了十多年的代加工。小魚吃大魚,蛇吞象,自然對兼并重組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公司高層深感危機。有四家顧問公司都有和他們聯系,但悠度最終選擇心靈源動力品牌團訓,給中高層總共120人在廈門帝豪酒店進行了封閉式集中打造,融合悠度集團企業文化做了兩天一夜。后來總經理助理跟譚導說,他協助恒好老總也即現在的董事長全權負責兼并重組案,結果因為心靈源動力的特訓營高層能夠彼此理解,相互配合,重組提前計劃時間七個月完成。 4、維爾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2009年孫紅亮將維爾斯獵頭完全控股后,馬上在11月份在同安小坪森林公園進行封閉式心靈源動力團隊建設特訓營,之后發展很迅猛,成為福建最大最好的高端獵頭公司。 孫總本身是譚導的學生,深知心靈源動力對企業團隊的巨大推動,他很善于講譚導所講的企業文化和團隊打造理念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來運用,比如譚導講的撿海星的故事成為維爾斯很重要的感召文化。 在2011年5月維爾斯又給自己的全體員工做了一場更有深度的心靈源動力團隊建設特訓營,時間是兩天兩夜。孫總對譚導非常感恩,合作依然繼續。 5、鑫菲亞服飾 鑫菲亞服飾現在同安工業園,在2006年企業派車來接心靈源動力助教團,譚導從廈門帶了22位助教去到同安給他們打造,參訓學員近200人。當時找不到這么大的互動培訓場地,因為接近要有20個團隊的互動空間,后來選在同安區新民鎮政府的大會議室。在鑫菲亞,也有一些特殊人群,就是聾啞人,她們和鑫菲亞其他家人一樣感動的熱淚盈眶,開心時笑的又是那么燦爛,整個團隊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譚導將軍隊加家庭加學校的文化非常巧妙的融入,整個企業面貌煥然一新。當時譚導和全國最大的培訓公司聚成有合作,也是聚成總部的老師,當時廈門聚成剛進來,所有接到的團訓業務都是請譚導來講。培訓結束后,李總深有感觸,她都和聚成公司的老總說:“我覺得聚成的定位錯了,應該多做這種心靈源動力團訓課程,所有的生產型企業都需要。”員工對老板都很感恩,有一次李總生日,沒人說,但李總來到公司,發現他的辦公室都是鮮花和生日禮物,當時她都感動的流淚了。 李總分享到:“參加了心靈源動力課程之后,員工都非常感激我,也感恩我們鑫菲亞。我認為所有的生產型企業都需要這種體驗式培訓,我們公司近兩百人一次性做了培訓,改變實在太大了。現在我們企業氛圍很溫馨,充滿了愛,就像是一家人,企業效益也穩步提升!”
-
2015-07-29查看詳情>> 可能有的人認為幸福實在太遙遠,每一天像驢一樣地忙碌,哪有所謂的幸福呢!其實關鍵在于我們怎樣詮釋幸福,如何從點點滴滴中去領略這種美好的感覺。要認識到,任何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包括幸福,否則我們的思維就會受局限。在這個世上,都有喜怒哀樂,都要去經歷自己獨特的心路歷程。也許,特別單純的人會過得比較快樂,但這個世界卻很復雜,所以,單純的人可能也得付出“單純的”代價。有一次,做完心靈源動力領導力重塑特訓營后,我和一群可親可愛的助教一起吃飯。兩天一夜的課程結束了,大家的付出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大家都特別興奮,也很放松,暢所欲言。我有時積極地參與其中,有時又靜靜地仔細聆聽,感覺他們很可愛,聊得都特別有趣。從大家彼此坦誠的傾訴中,我能感到一種關愛,一份幸福。幸福看不見摸不著,然而它對我們來說又是何等的重要,我們都希望它真實的存在。但很奇怪,明明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卻看不見,還是在苦苦追索,也許這就是選擇決定幸福。在中國的沿海城市,有些人在企業工作,一個月幾千塊錢,他就非常開心,愿意踏踏實實去負責任;同樣,有的人做著同樣的事卻心不在焉,不甘心,做得心不甘情不愿,活得很累。若是讓他拿著一部小巧漂亮的手機,而其他人全是以前的大哥大,估計他就會有一種短暫的幸福感。我們喜歡對比,喜歡看別人活得怎樣,結果總是忽略了自己的善和好,所以感覺痛苦。當我們實現了某個暫時的目標時,我們好像很幸福,但是幾天以后這種幸福感就開始慢慢消失,又開始覺得痛苦、不滿足。于是,我們開始尋求下一個目標,希望達成目標能使我們幸福,自己卻不知已陷入這種周而復始的循環之中,在痛苦中掙扎。社會越來越發展,生活越來越富裕,然而我們心理卻越來越出問題,越來越不健康。尤其是大城市的幸福指數普遍不高。我曾經看過一段話:“我們的樓越來越高,發脾氣的間隔卻越來越短;我們做事越來越方便,時間卻越來越少;我們的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我們的房屋越來越雅致,破碎的家庭卻越來越多;我們清除空氣的污染,卻任由我們的心靈被污染;我們到月球去旅行,卻不理睬我們的鄰居;我們可以活得更長,卻無法活得更好。”這就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個我相識三年多的同行給我電話,告訴我她最近的一些人生經歷,她看到很多有錢人過得都不幸福,使她感覺性格被扭曲,過得很郁悶。現在靜下心來,去試著找回自己,才發現,原來太在意別人擁有的,不管是成功還是痛苦,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感動,忽略了給自己的心田種上鮮花,并且施肥澆灌,結果導致心靈雜草叢生,身心疲憊。其實沒有絕對標準的幸福,幸福是相對的,當我們站在幸福的面前時,我們要懂得珍惜,而且去享受這種過程和感覺。“把籠門打開,鳥兒飛了。籠子自由了。”我們的心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的心就像這籠門,有太多的重擔和憂愁。打開心門,放下重擔和憂慮,我們的心也就自由了!多一點接受自己,善待自己。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的內心,它本來就真實地存在,只是需要打開我們的心門,讓它流淌出來。
-
2015-07-29查看詳情>> 論愛的奉獻 曾經在韓國的一個教會,趙牧師在臺上呼吁大家奉獻,因要興建一所大教堂,極缺資金。教會很多弟兄姊妹為著上帝的緣故踴躍奉獻。有一個寡婦回到家,到處找,沒有錢也沒有值錢的東西。終于她發現了一個碗還有一雙筷子,是全新的。于是,她捧著這個碗找到牧師,說:“我沒有錢,沒有值錢的東西,只有這樣一個碗和一雙筷子,希望奉獻給主,建教堂時也許用得上。”牧師收下了,在主日講道時說道這個大家都認識的窮寡婦和奉獻的這一個碗和一雙筷子。會后,一位企業家找到牧師,說:“可不可以把碗筷賣給我,我愿意出四萬美金。”牧師問:“你要碗筷有什么用?”企業家告訴牧師:“我要做一個非常漂亮的展覽柜,把碗筷放進去,告訴我的兒孫們,這就是愛的奉獻。”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不知道我們看了這個故事想到了什么?對我來說,非常感動,我問了自己很多的問題。我們不妨也可以問問自己:在我們的工作上,我們真的是甘心樂意去做嗎?還是滿腹牢騷?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是否愿意安慰軟弱的人,供給有需要的人嗎?還是只顧自己的益處?在我們的家庭里,我們是否只是希望家人改變,按照自己的意思來活?還是懂得包容、忍耐和謙讓?在我們的人際關系中,我們是否只是想到得到和利益,而沒有考慮到要多多付出,多多奉獻?再看看自己所有的這一切,我們是否感恩呢?還是覺得痛苦不堪,很多東西沒有擁有? 在中國,有很多這個愿意奉獻的人,奉獻于中國甚至世界的慈善事業,像楊瀾,曹德旺,成龍。實際上,慈善就是奉獻,一種愛的傳播,滋潤了成千上萬人的心靈,這也是一種心靈慈善,讓人的內心擁有信望愛的心靈源動力。“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進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奉獻,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愛!當我們擁有著這奉獻的精神,我們的人生開始光明和美好,開始更有意義和價值!我們可以奉獻金錢,我們可以奉獻體力,我們可以奉獻物資,我們可以奉獻智慧,我們可以奉獻正面積極的觀念,當然,這里面都一定是要包含著真正的愛,而不是為了求功名利祿,彰顯自己! 讓奉獻成為我們的樂趣和喜愛,我們做愛做的事,讓我們樂在其中,成為身邊人的祝福,成為中國的祝福,成為世界的祝福。有一首歌唱起,在我們的內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