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課程更多
                                        - 
                            2015-03-03...查看詳情>> 第一講 佛商精神:杼軸余懷,止于至善。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在乎你是什么樣的職務,不在乎的是做什么樣的事情,其實質都是人性圓滿修煉的過程。只要你做事情,是符合“道”的,是向善的,那么即使再瑣碎,也是有益的修行。 第二講 佛法即活法:在塵世中點燃火焰 在生活與事業中,我們往往認識到了自已的問題,卻不會付出行動來提升,優化自己的品牌。我們在不斷犯同樣的一個錯誤,可能還是不會吸取教訓,因而重蹈覆轍。在摔倒、爬起、摔倒的過程中不斷掙扎,直到有一天遍體鱗傷或者大徹大悟。實際上,這就是人生,每一個人都擁有或曾經擁有過的不同的人生。 第三講 心不自心:以正道、正法修持心靈 我們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那種生活閱歷或者“經驗”來認識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面對同樣一個人,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詮釋。所以說,正是你的心態,你的心靈世界決定著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世界。 第四講 天長地久:人性的圓融之道 所謂“同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必須要時時觀照自己,讓自己存在于一種“上下與天地同流”的平和狀態之中,尋求天地圓融的長久之道。 第五講 取舍之間:觀死生不凈,度精進人生 無論現在的你處于何種身份或地位,都要時刻關注你對于社會的價值。不斷升華我們內心的能量。 第六講 因循果報:舍利取義,廣種福田 通過自己一生的修煉,我們的靈性會得到成長,那么我們下一生就會比這一生更聰明一點,做事情更順暢一些,通過我們這一生的修煉,要力所能及的多種一點福田,多施一些善行,多做一點利益眾生的事情,這樣未來才會證得圓滿。
- 
                            2015-03-03...查看詳情>> 模塊一 從佛法的角度思考管理、文化以及企業的長存之道 1、不分別的心,容易使我們放下外在的虛名,得到真正的輕松。 2、身心靈一旦放松,處處都是天堂。 模塊二 企業要像宗教一樣地持久和永恒 1、佛教為何能夠歷經多番變遷、興衰而傳承至今。 2、佛教最初的戒律都是當時的僧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保持慧命的方法。 3、世間的一切事物想要長久地存在下去,就一定要受到某些規范的約束,如果沒有這些約束,事物就無法保全自己。 模塊三 禪商管理學 1、在追求共性之外,每一個個體還要追求自己的個性。正是這種獨特的東西,才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 2、企業創始人的人生使命,自我定位,努力方向,促使軟實力文化產生。 3、人生的追求可以不是名利,而僅僅是最簡單而自由的生命體驗。 4、不要讓你的技巧超過德行。 5、“正則通,通則達”。萬事萬物向道而生。 模塊四 活的管理學 1、流動的水才會清明潔凈,唯有善于學習的企業才能夠獲得長久的生命。 2、現在國內的企業普遍存在著一種比較浮躁的心理。他們中有的人追求業績,追求聲名,而對于消費者的訴求考慮得還不夠。 3、企業的魂就是企業創立者的人生使命與人生信仰。 4、我們的智慧都是來源于空性。只有將內心騰空,才能裝進一切;只有將萬緣放下,連放下這個概念也放下,我們才能夠拿起一切 5、如果一個人靜不下來,就沒有辦法沉淀;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慎獨,他必定要受到思維的局限。 模塊五 實踐的管理學 1、簡單的道理背后所具有的厚重道理,是只有踐行方可領悟的。 2、如果企業能夠創造一種理念,使得員工人人都喜愛自己的工作,看待工作如同休假一般,獲得愉悅和價值,那這個企業必定能夠超越同儕,引領行業大潮。 3、“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如果我們能夠從歷史中洞見到宇宙周行往復的規律,那對于事業、家庭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帶來莫大的助益。
 
                
 
             20000/天
20000/天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