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20查看詳情>> 一、國家對文化產業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力度: 1、中共十七大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2、2009年國務院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 3、2010年中宣部、人民銀行等九部委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后,各大金融機構均從加大信 貸投放、鼓勵金融創新、拓展融資渠道、深化多方合作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引導加強對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化藝術服務業、 旅游文化服務業、會展業、動漫業、藝術設計和藝術經營業、文體用品制造業等重點發展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4、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推 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對文化產業發展無疑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 5、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6、2012年2月28日文化部頒布《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 隨著扶持政策的細化落地,未來十年我國文化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黃金十年。
-
2015-07-20查看詳情>> 11月2日,深圳市淑女屋時裝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被證監會發審會否決。今年以來,服裝行業的IPO通過率只有約50%。大 大低于平均80%左右的成功比率。如此低的通過率,應該引起我們許多“在路上”的企業高度重視。 我們先看一下“淑女屋”被否的 主要原因:一是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二是品牌集中度;三是投資人及券商。 一般來講,一個擬上市公司在上市前 “保駕護航”陣 容不可謂不強大,即投資公司、券商、保薦代表人、會計所、律師會、資評所,還有地方證監局。這些機構在推動一個優秀企業 上市的過程中可謂““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即便是這樣,還出現”走麥城”結局,讓許多在“在路上”企業頗感壓力。 決定 一個企業能否上市本質上自己,客觀上是證監會。因此,證監會發審委的意見具有非常強的導向作用。可以說是一個時期企業著 力點的“風向標”。 我注意到證監會在審查“連鎖”類企業的新要求,“對經銷商較多和較分散的連鎖經營企業,不僅關注其前5名的 客戶,且要利用信息系統等方式在盡職調查時調研80%以上的客戶。對于這類企業的加盟商,要求盡量對每家加盟店進行核查, 并關注是否具有持續經營能力。”這說明什么?證監會發審委一方面密切關注企業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另一方面在IPO過程中 吸取了許多不可忽視的教訓。在分析企業經營產業鏈條上,把工作做的更加深入了。其根本理由是推動企業有更好的持續經營 能力和盈利能力。 第二點,“淑女屋”有五大品牌,即淑女屋女裝、淑女屋床上用品、自然元素、FairyFair和小淑女與約翰,市場 定位各有不同。根據招股書中披露,以上五個品牌中上半年為公司貢獻業績中淑女屋女裝和自然元素占到主營收入87.23%, 其余三個品牌加到一起占12.77%,其中FairyFair和小淑女與約翰兩項總計不到3%。這是中小企業的大忌。在自身力量還不夠 強大的時候,就分散力量搞多品牌運作。表面看很彰顯企業的實力,深入進去我們看到企業人力、物力、財力被分散了,在內 部大品牌和小品牌一樣用力,但結果卻迥然不同。這樣會對企業持續盈利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一般企業都有這種貪婪之 心,自以為自身能力能搞定一切,非到“撞倒南墻”才知道回頭。我們為什么不能借別人的教訓使自己變得理性一些呢?中小 企業“聚焦”經營是一條定律,不可能有人能逾越。 第三點,每一個“在路上”的企業都會吸納投資人進來,券商的規范輔導也是 必備過程。這兩點對于一個擬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甚至起決定“命運”的作用。我在講學中常講到,投資人有三種:一是只給錢; 二是給錢給服務;三是給錢同時提供專業對口的增值服務。我建設大家選第三種。這種投資機構由于他們豐富的經驗,一個建 議可能讓你減少三年的探索期。券商也是一樣,專業能力比有什么高層關系來的更為重要。券商如果吃不透證監會發審委的精 神,一味的“自以為是”,那倒霉的還是企業。 有人說,證監會對服裝類企業的上市標準提高了,或卡的更嚴了。我認為問題 的關鍵不在這里。用“與時俱進”解釋比較貼切,即證監會審查企業的標準不可能是一個“公式”,固定不變啦。相反,他們對行 業的生存環境變化,企業經營特點的變化是跟蹤研究的。不光今天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明天還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我們 企業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到時代的前面,引領市場發展,只能等著“被否”。
-
2015-07-20查看詳情>> 市場風險:市場上出現其他更好、更新產品室,一個公司面臨著很快失去客戶的風險; 執行風險:一個公司由于不良管理和決策導致公司不能達到原定的銷售和利潤增長目標的風險; 技術風險:由于競爭對手開發出更好的技術,出現客戶停止購買公司產品的風險; 政策風險:由于國家新政策的出臺,企業生產的產品所對應的市場突發生變化而產生的風險; 人員風險:人員的非正常流動給運營中的企業帶來的風險。
-
2015-07-20查看詳情>> 7. 企業改制上市太麻煩,會引出一系列的頭痛問題。 簡答: 如同企業的身體健康,麻煩的病根早晚會發作,利用改制上市的體檢和醫治的機遇,徹底理清病源并根除阻礙企業發展的 病根,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至觀重要。 8. 我的企業不缺錢,不需要融資上市。 簡答: 企業上市不僅僅是為了融資,也不是為了上市而上市,如同人的求學之路一樣,上市就如同考上了大學一樣,但仍然需要 繼續學習和鍛煉提升自己的能力。企業上市除了融資之外,更多的是企業發展思路和經營理念的提升,是一種企業長遠發展的眼 光和境界,是一種利用社會無限資源來服務于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9. 企業覺得自身條件與上市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上市遙不可及。 簡答: 國內外歷史經驗及統計數據表明,上市公司是目前工商贏利性質的企業發展最先進的機制,是中小型企業成長發展的標 桿,是企業的發展戰略之一,高標準﹑嚴要求,您的企業離上市還遠嗎? 10. 企業經營事務繁多﹑生存發展壓力大,哪有空考慮上市的問題。 簡答: 正確的做事和做正確的事是兩個做事的方向和性質問題,做正確的事應是企業家首要和重點思考的問題,上市與否及如 何上市的戰略應是企業家靜心思考的重大戰略命題。 11. 上市后法定信息披露會暴露企業很多的內部信息。 簡答: 真金不怕火煉,信息披露是公眾上市公司應盡的義務和與眾多不同投資者溝通的責任。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一種軟硬綜合 實力及體系的較量,企業成長發展的DNA不會因為與外界接觸而受到破壞,只會由于環境的變化及推動而變得更加強大和完善。
-
2015-07-20查看詳情>> 1. 不少企業家”小富即安”意識濃, 認為企業效益不錯, 沒必要上市。 簡答: 企業經營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階段性效益不錯固然很好,但企業家更愿謀求的是一種長遠發展的戰略,面對越演越烈的全 球化及行業競爭態勢,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就意味著是一種倒退,這不是大魚吃小魚的問題,而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企業只有 和資本市場對接,才能充分有效地盤活您的資產,才能使您的資產流通變現能力增強,才能突破企業自身資源的限制以獲得無 限的社會資源,也只有如此企業才能獲得超常規的發展,才有可能獲得更有利的競爭地位,才有可能使企業活得更好﹑更久。 2. 不少企業家認為資本市場高不可攀,不懂就不想打交道。 簡答: 資本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資源, 是一種高級生產力而已, 如同人力﹑技術一樣, 您學會了與她打交道, 就可以雇傭資本來為 您打工。 3. 認為資本市場就是股票市場,炒股票風險大,與企業經營無關。 簡答: 股票市場只是資本市場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它又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通常股票炒作引發的漲跌指的是二級交易 市場,是投資者買賣股票的市場,它與社會穩定﹑經濟增長﹑國家總體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及投資者心理預期﹑波 動及行為等因素相關,與企業的正常經營沒有直接的關系。 企業經營更應關注的是一級發行融資市場,主要與股票承銷商及機構投資者打交道,此時的發行定價是反映企業的股權價值, 成功發行的價格高,證明了企業的股權價值高,說明機構投資者看好企業的發展,是企業的榮耀。 4. 出讓股權融資引進投資者,把利潤分給別人痛心。 簡答: 這是一種價值觀和理念的問題,人各有所長,合作共贏才是大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此所謂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學會利用別人的長處為已所用,做大作強企業才是根本的目的。 5. 擔心出讓股權今后自己千辛萬苦經營的企業有可能被別人控制。 簡答: 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如同利刃一樣,可以殺人也可能傷己,但就工具而言,它的作用顯而易見,學會利用股權和 資本市場對接,對您的企業生存發展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力。 6. 企業規范經營需要補很多稅,流失了企業利潤。 簡答: 繳稅是一個謀求長遠發展的企業應盡的社會義務,況其資本市場對企業及企業家的回報遠遠大于補稅的損失,從長遠發 展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得失自然明了。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