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8-05查看詳情>> 大商,以我們慣用的稱謂即為企業家。何為企業家,企業家的家在哪里?能夠堪稱企業家之名者,你的家就不只是妻兒老小,你的家就不只是企業、員工,而是你心所到之處即為你的家,所以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家就有多大。你若能胸存縱橫四海之志,你的疆域就會寬廣無邊,你若能懷抱吞吐宇宙之氣,你的天就會遼闊高遠。所以這個家,也就是企業家的境界。 大商之學通于大道。企業家真正要學的是什么?學不是為了再造經商之道,學是為了順應大商之道。所謂“財源道生,利源義取”,區區“道義”二字已經涵蓋了大商的精髓。企業家如何去學?學不是只是去搜羅名家思想,如果學的東西無法在你身上呈現,那它會成為你新的知見,也將成為在你證得智慧的道路上新的障礙。企業家要在修道中去學習,家就是你的道場,心所到之處即為你的家。面對家里每一個事件的發生,去檢視你的起心動念是什么,你那一刻的發心就決定了你的境界,也決定了事件的結果。利害、得失、榮辱、生死,在起心動念的一剎那就有了偏倚,如何在偏倚中去尋求動態的平衡,這就是企業家要修的中道,這就是企業家要學的大道。 大商之功接于社稷。企業家的功用是什么?企業家不是賺錢的機器,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李嘉誠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希望上天或者高人可以給我指引,告訴我怎樣做有助于民族和人類興旺的事,讓我能夠做得比過去更有意義。無論花多少錢,多少精力我都在所不惜”。從李嘉誠先生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真正的企業家的功用,就是完完全全地為自己的“家”負責任,為自己心中容納的萬事萬物負責任。身為企業家,你的身上已經匯聚了很多人的能量,很多天與地的能量,所以如果清晰企業家的功用,你就可以用好這股能量,為社會、為環境極大地造福;反其道而行之,你就可能給社會與環境帶來巨大的災難。 大商之經商就是一個循道的過程,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國,孫子、吳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變法,小中見大。同時,也是一個企業家修煉人生境界的過程。境界的高低不僅主宰著企業的大小與生死,也決定著人生的高度與自由。境界高則為大家,大家大手筆,氣定神閑間即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浪費一點資源,不多耗一絲能量。循道而為,而無所不為。 風天氣色屬大商。大商之學問精辟深遠,大商之道法之虛實玄奧,大商之意氣縱橫捭闔,大商之境界遼闊高遠。 大商之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
2015-08-05查看詳情>> 今天談到企業家與環境,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話題。雖然很多時候我在課程里講的內容是放在企業的背景下的,但是我現在想談的更多的是我們所在的社會環境,以及更大的自然環境。我想和大家一起,在關心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去了解我們所在的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此刻的現狀和發生,以及身為企業家需要為我們共同的環境所要擔負的責任。我看到很多企業家都在不斷地學習,只是學習的方向大部分是專注于改善自己企業的內部環境,我們對于社會環境的關注,乃至對大的自然環境的關注相對來說卻非常有限。最近頻發的災難,不斷地把我們的焦點從自己的小環境拉到我們所在的社會背景里,像新疆的雪災,西南地區的大旱,青海玉樹的地震,以及國外的地震和火山等等。面對災難的發生,我們很多企業家都慷慨解囊,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這是非常值得嘉許的。只是我們需要意識到,災難只是一個集中的能夠引發我們關注的表現,但是整個社會及環境渴望我們每一個企業家關注的程度和廣度卻遠大于此。很多時候,我們太關注于自己的得失和自己企業的得失,而忘記要去關懷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的大環境,所以不自覺地就破壞了外部環境的平衡。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不是把個人的欲望和占有作為自己的得與失,他首先是對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深深關懷的,是把整個環境的和諧與均衡作為得與失的。如果我們不是把得失放在社會與自然這個大背景下而只是放在企業的環境里,那它就不是一個企業家的得失,而是一個自我的得失,或者是一個放大的集體自我的得失。而這樣的得失往往是很少兼顧到周圍的人和環境的利益與平衡,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對自然的掠奪和破壞越來越瘋狂。所以,身為企業家不要忘記去平衡社會和環境的利益,在這個大環境里去創造和諧與均衡才是企業家真正應該擔負起的使命。許多人已經意識到環境的危機,像電影《2012》、《后天》等等用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來警示我們,我們的環境已經接近承載的極限。最近我也看了很多關于我們地球紀實的片子,比如《家園》、《難以忽視的真相》、《北極傳說》等等,我們現代人類僅僅用了50的時間就讓地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這是幾千年以來的先人從未做過的。看一看下面科學統計的數字,就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有著影響力的企業家所要承擔的緊迫責任。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資源;每天有5000人死于飲用水污染,10億人喝不到安全的飲用水;接近10億人面臨饑荒;40%可耕農田遭到長期破壞;每年有1300萬公頃森林消失;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八分之一的鳥類面臨滅絕,物種死亡的速度超過其自然繁殖速度的1000倍;四分之三的漁場已枯竭、廢棄或處于減產的危險;南北極冰蓋大幅度融化,冰蓋厚度比40年前減少了40%;其實災難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對自然過度的開采和破壞導致了資源的匱乏,而資源的匱乏進一步加劇了人類對資源的占有和掠奪,如果不跳出這樣的惡性循環,我們就會制造出更多災難性的后果。作為企業家,我們在這個大環境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所以真正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去承擔責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大環境,何來我們企業的得失和個人的得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企業家關注到我們共同的社會和自然,去年我們去日本參觀過松下公司,他們不僅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努力踐行保護地球的“綠色宣言”,同時也感召著每一個來訪者和來訪的企業一起做出“綠色宣言”,我們看到不只是松下公司,其實綠色環保理念是深入到日本絕大部分企業的。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一個有高度的企業是胸懷四海的,是真正愿意為這個世界的變化負責任的。當然拯救我們的環境,這不是某些人的事情,而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負責任。只是作為企業家這樣一個有影響力的群體,我們需要更多的承擔和行動,而不只是關注于自己個人和企業的得失。留給我們去扭轉現狀的時間并不多,更多地去關心和支持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更多地去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好環境忠誠的守護者,因為一個和諧美麗的環境是我們可以留給我們后代最好的東西。
-
2015-08-05查看詳情>> 當“教導型組織雜志社”以“全然”二字約稿時,我便一直在想,如何去詮釋這種來自于生命本真的體驗。每個人對于全然的領悟是不一樣的,我無法以篇概全來給“全然”下某個定義,而我知道我唯一可以貢獻的就是分享在我呈現全然的生命狀態時種種的體驗和領悟。全然是一種讓生命盡致的活法。它不浪費一分一秒,也不多消耗一絲生命的能量。有人說忘我地去做一件事情是全然,但我體驗到的全然不是“忘我”,“忘我”只是在不覺中忽視了“自我”的存在。只要有自我,就有自我制造的界線和框框,我們就只能接受自我界線之內的事物,卻無法自由于界線之外的事物和發生,這不是我體驗到的全然。我體驗到的全然是“無我”,那個“自我”被完全地消耗殆盡,不再執著于“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規則、這是我喜歡的、這是我不喜歡的……”,一切貼著“我的”這樣一個標簽的事物,在“覺”的光芒下都將這個“我”脫落下來。沒有了所謂的“我”,也就沒有了相對的“他”,所有的界線在全然的一剎那消失地無影無蹤,那一刻我的生命是如此的自由,沒有禁區。在全然中,我的敏銳和覺察去到了極致,我體驗到原來自己身邊的世界如此之豐富,一花一草一粒沙,每一個生命和物體都在盡致地呈現它們的美,我能感受到每一個生命的樂章都在契合著自然的韻律,沒有一絲多余和造作。而我生命的能量也開始自如地吐故納新,腦、身、心變成只是一個能量傳遞的通道,再也沒有了設防。我深深地溶入自然,就像一滴水珠回歸大海一樣自由。全然是一種修煉出的體驗,在覺察中才能真正喜獲這種生命的滋養。我時常在講企業就是一個最好的道場,而企業家走的其實就是一條修煉的道路。在修煉的路上,全然是提升企業家人生境界和品質最好的生命狀態。在全然中,你會發現你的資源突然變得豐富無比,不只是你的企業和員工,連你的競爭對手,你所在的行業,你所在的社會與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是和你一體的,都是成就你的資源。在全然里你不再需要占有和執著,你不再只是關注于自己的得與失,你會意識到你的作用就只是讓身邊的世界在你的參與下運作地更好。當你全然地活著,不管是在企業還是在人生中,面對所有的發生,你內心唯一升起的就只有感激。感激每一個“發生”在你生命履歷中的獨一無二,感激每一個“發生”如此貼切和及時地填補了你生命每一個當下的空白。你無需再以物喜,或以己悲,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用生命去擁抱每一個當下,去享受這個當下任何的發生。全然是一種美妙的體驗,但是它的發生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覺”的光芒下,你的生命才可能綻放出全然的花朵。所以,在去到全然的路上,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修煉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覺察和醒覺的能力。當“覺”的光芒照亮你內在的世界,你便自由于所有的黑暗和束縛。在同修的路上,祝愿更多的人能夠品味到全然所帶來的生命之美。
-
2015-08-05查看詳情>> 當現代人外在已經趨向繁忙和富足,而內在卻日益貧困、充滿焦慮、壓力及沖突時,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精英群體——企業家,你是否開始了向內探索的旅程,去真正留意和思考人生的意義?去體驗一種內在豐盛、喜悅、祥和及平和的活法。當我們已經習慣了用固定的信念、固定的情緒、固定的行為、固定的模式……去過我們生命中每一個珍貴的時刻時,你有沒有一種渴望去跳出這樣的局限和不自由,找到一種真正自由的活法? 來到《活法》課程,借鑒人類數千年大師智慧的指引,透過觀照,回到生命的內在,覺知束縛的來源,打破一直以來禁錮你生命的那些固定模式,放下我執,從經驗的世界回到體驗的世界里,與真相在一起,與道同行。同時,你會體驗作為一名禪者的生命狀態和生活意境;在行住坐臥中,所有樸素的一切因為禪的融入而綻放出當下的美感,這是一種鮮活的生命體驗,一種讓人驚喜的活法。 《活法》不是教導模式課程的延續,它是獨立的系列課程。它的焦點不在于外在世界制定目標或達成目標。它是內在世界探索的開始。對于企業家而言,企業的現狀其實就是企業家內在世界的投射。你的喜悅就是企業的喜悅,你的內在沖突就是企業內部的沖突,你的和諧就是企業的和諧,你的內在世界就是你活著的世界。《活法》引領你清晰看到:一直以來你是在一個什么樣的范疇活你的人生,一直以來你用什么樣的范疇影響企業和你的世界。蛻變你生命“活法”的范疇,企業的整個運作范疇和你的世界隨之蛻變。通過課程,你會領悟和實踐一個大師級企業家的心法,親身體驗大師級企業家如何活出那份自由和坦蕩。當覺醒的光芒升起,你會沿著幾千年來祖師們的方向,開始為自己的生命和事業探索一條新的活法的道路,在一種全新的活法中讓你和身邊的人去體驗當下的豐富和享受生命的自然。 《活法》是一次回歸之旅,讓你開始體驗到不需依賴外在的執著便可止熄內心的空虛,讓你的心開始超然物外,讓你的生命本質開始返樸歸真,也讓你開始踏上境界修煉的旅程。
-
2015-08-05查看詳情>> 修大商之道是一個企業家修煉人生境界的過程,境界的高低不僅主宰著企業的大小和生死,也決定著人生的高度和自由。 大商之學通于大道,企業家學習的根本就是與道同行。他用一代大商孟洛川的視頻講出了什么是大商:“財自道生、利緣義取、大商無算。”區區“道義”二字已經涵蓋了大商的精髓。在盧致新看來,要修煉成為企業家,就先要清楚企業家的家在哪里?能夠堪稱“企業家”之名者,你的家就不只是妻兒老小,也不只是員工、企業,你心所到之處即為你家。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家就有多大,家就是你的道場。 談及大商之道,他只用了三個字:走正道!他認為,企業要樹立高尚的商業品格,以客戶價值為導向,走商業正道;樹立崇尚的事業信仰,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統,走企業正道;從學習型組織轉向教導性組織,實修實證,走學習正道。 近年來,自殺的企業家超過了1200人,還有一些是英年早逝的。為什么很多企業家擁有了財富,生存狀況卻越來越讓人擔憂?盧致新說,去年放映的一部電影《盜夢空間》就非常形象地反映了我們活著的世界,呈現出兩種狀態,要么迷失,要么覺醒。 “壓力好比大潮,有定力的企業家則有能力成為定海神針。不只是定力,一個企業家還要有修煉自己的慧力,就是化解內心煩惱和外在問題的能力。”盧致新說,只有定慧雙修,才能開始進入與道同行的旅程,才有機會去品味生命的自由和灑脫。 實錄 開場白 我昨天晚上3點鐘半夜到成都,此前我到云南做了一次演講。這次在昆明交了一個朋友,他叫金飛豹,被稱為當代的徐霞客。他兩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在世界各地去探險。今天我跟大家探討大商之道,為什么要提這個人呢?我發現他的領悟一點都不比一位禪者的智慧少。 比如登珠穆朗瑪峰,他問大家,去珠穆朗瑪峰目標是什么?登頂?NO。多少人就因為登頂死在頂上,現在珠穆朗瑪峰已經有兩千多具遺體回不來。這就是智慧。我們的目標不是登頂,是登了頂能回來。現在我們多少人只講上沒想下,做企業有多少人死在頂峰?三鹿的老總是不是死在頂峰?國美的老總是不是死在頂峰?所以我說一個有領悟的人,他知道人生是既要上,還要會下來,而且下來才有機會再攀新的高峰。 有時問問自己是否太貪婪 今天各位是以企業家的身份來到這個講壇的,我要問大家三個問題,包括問我自己,第一個,作為企業家,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活法?為什么我們要去創造財富?我們好多人富甲一方,成功了,但是并不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到底什么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活法呢? 我們來看看現在走到大哥級的企業家,包括阿里巴巴的馬云,他是怎么看待作為一個企業家的“人不去想清楚到底干什么,身體很累,心里也很累,我到底應該做什么?我究竟是誰?我決定把電腦關掉,讓自己去靜靜思考,我們做了這個企業又做那個企業,有時候問自己是不是太貪婪?”馬云開始去反思是不是太貪婪。 我們來看看企業家自身承受的十大壓力:責任重大、風險威脅、親情考驗、內心孤獨、擔心安全、抉擇艱難、關系復雜、身體自律、財富自律、生活無度。問問我們自己,或多或少你作為企業家有沒有沾那么一點點? 針對中國企業家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從2005年到2010年,有八成中國企業家認為自己承受很大或較大的壓力,幸福感逐年下降。很多企業家煩躁易怒、心情沮喪、顧慮重重、挫折感很強、悲觀失望。最厲害的是煩躁,你們看過《功夫熊貓》嗎?有一句經典的話叫“靜下來”,美國人也學到中國文化的精髓“靜下來”,這是第一。 中國商人精神皈依何處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看上去如此誘惑的創富的路卻沒有一條抵達人生和諧的身心圓滿,中國商人精神的皈依處在哪里?我想值得我們經營企業的人問問自己,錢越賺越多了,為什么有人依然覺得人生不圓滿,沒辦法做到當下的那份安靜? 我們再看看數據,也是微博、博客、互聯網上最近的信息,2011年5月23日,萬昌科技董事長高慶昌從23層的寓所墜樓而亡。接著還有李兵(音)等8位,短短時間有9位億萬富翁相繼自殺,還有一些是英年早逝。多數都是因為心理壓力過大。這一方面源于企業家自身承受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取決于企業家自身化解壓力的能力,這就呈現出一個企業家的修為、境界與格局。我們都可以問問自己,我這一生到底要干什么?錢是要掙的,掙錢到底為了什么? 第三個問題是為什么今天有錢人越來越多,道德卻越來越滑坡?我們所處的環境卻越來越惡劣?我在泰山講課,一個企業家拉著我說:行業競爭是惡性競爭,大家拼著低價,不搞假貨沒錢賺,我們只能這樣做,做了心里也很不舒服,也知道這樣做不長久,顧客一旦知道,這個行業就完了,大家都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不這樣做站不穩的。看來不是某個人的事情,是整個行業,那我們怎么辦? 我在香港看到很多內地的人去搶購奶粉,香港奶粉全賣光了。這告訴我們一個什么信號?咱們內地的人彼此都不相信,自己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別人對你也沒有信心。你到香港市場上看看,賣內地貨的有多少是站穩價格的,高價格大多數是外國貨。說起來很痛心。 大商之道:內圣外王 面對剛才的三個問題,我們說大商之道,道在哪兒?有兩種,你是心外求道還是心內求道?所謂心外求道就是找更多的方法,更多的工具,更多的知識,讓自己很聰明,但是別忘了你內心是怎樣的。正如古人說的“內圣外王”。現在很多人把精力用在“外王”上,想要在行業里做老大,忘了做內心修道的人,只求“外王”,很少求“內圣”,就變成霸王。霸王做到了,但不是一個真正的有道之人。 所以古人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意思是說你要治國平天下之前別忘了格物致知,你的意識不受很多偏見的干擾,看事物才能夠中中正正,你的心沒有那么多私欲的時候才會正,才能夠談得上修身。當你整個人心正、念正、行為正的時候,你才有資格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以今天謝謝金沙講壇給我一個機會,借這個機會我呼吁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有勇氣去探索自己。一個不去探索自己生命的人,是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承擔的。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為了征服高峰死在高峰的原因,這就是心外求道和心內求道完全的不同。 一個修道的人,一個禪者 再看看金飛豹,他本身是企業家,做了幾千萬開始登山。他問自己,錢生錢,一輩子玩錢的游戲呢,還是追求我想追求的?到一定的時候不是不做,稍微離開一點,把舞臺給別人多一些,自己去做自己理想的事,一開始的時候為興趣而做,后來越做越有使命感。 他比我長一歲,面帶微笑,祥和,說話柔柔的、慢慢的,但內心卻有偉大的力量,而有的人天天都像戰斗機一樣,可能反而走不遠。這告訴我們什么?水性領導力,因為水把自己放低于高山,低于地平線,所容納的才是最大的力量,為人也是這樣。為什么今天多次提到他?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七大洲最高峰,南、北兩極點展示奧運旗幟的探險家,也是世界上用最短時間完成三極(登頂珠峰、徒步到達南、北極點)的探險家, 我說一個修道的人,一個禪者,要形容他就是味道。他現在已經不光是興趣,不光是熱血青年做事,在世界上咱們中國的探險家少之又少,他已經代表了中國,這是不是一種承擔?生命的意義在哪里?我到底追求什么?我可以創造什么?什么是我生命的活法?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和幸福?這些值得各位去問問。 財自道生、利緣義取 什么是大商?大商肯定不是光指規模、人數和業績,更重要的是指這個人的格局,遠見,大商一定是內圣外王的人,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如果你僅僅是為掙錢,可不可以說是生意人,或者就是一個商人? 幾年前有一個電視劇叫《東方商人孟洛川》,他最后悟到了什么是大商財自道生、利緣義取、大商無算。財是通過道而來的;利緣是從義氣、從正義而來的;大商無算。有人誤解做了大商就不算賬嗎?大商不算私利之賬,為天下人算賬,做好天下人的分配工作,要算這個大賬。 當你的企業越做越大的時候,你內部的利潤要算賬,跟社會的資源要匹配,要貢獻給社會,這叫“大商無算”。當然前提是你的企業首先要把業績搞上去,要生存和發展。有了物質的東西,我們還要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比如夫妻的和諧,跟孩子關系的和諧,推而廣之跟社會的人要和諧。所以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無論現在在起步階段,還是在一個高端的階段,你要問自己,你真的愿意成為一個大商嗎? 我們看看王永慶這些大商都是講“自我”與“人我”,要平衡。很多跟李嘉誠接觸過的人都發現李先生很樸實,比如到香港見李嘉誠就是吃飯抽簽,抽到哪個位他就坐哪個位,不像我們德高望重的非要坐中間,照相也非要在中間。他親自送客人,親自摁按電梯,做的是服務人的事。他原來是做學徒的,就是這種精神做大的。所以一個人成功不是偶然的。我們只是盯著那些人的輝煌,很少人關注他不斷地修煉自己。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比如稻盛和夫,創辦的兩家公司都進入世界500強,而他60多歲時還拿著缽到外面去化緣,無非是想喚醒人們的慈悲之心。他寫了兩本書叫《活法》《干法》,傳播的就是“敬天愛人”的哲學。敬天就是按自然規律辦事,我們無論哪個行業,問問自己,我們是不是走在“敬天愛人”這條道上? 我們發展經濟的時候,為了自身的利益,很多時候是掠奪自然資源。很多科學家統計,近50年來人類開采地球的資源已經遠遠大于人類幾千年開采的資源,這是殺雞取卵,把資源耗干了,地球成了大窟窿,不出問題才怪,除非你能夠“敬天”。 什么是大商之道?我把它簡化就一句話走正道,做愿意承擔責任的企業。松下幸之助說過,“精神信仰可以移植到企業中來,不但要創造豐富的物質安頓人們的身軀,還要制造企業的精神以安頓他們的心靈”,一個企業要有信仰和精神追求,做得大的企業一定是有信仰的。 洛克菲勒說過,“上帝派我來賺這些錢,然后再通過我的手還給社會。”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美國的企業家認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前一段時間巴菲特、比爾·蓋茨號召美國的億萬富翁捐一半家產給慈善機構。這個行動已經開始,他們已經意識到作為一個企業家是有社會責任感的。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