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咨詢經歷與咨詢大實話一--做企業先扎實基礎
發布日期:2015-03-20瀏覽:2062
一說到企業管理咨詢,許多人都覺得挺玄妙的,甚至高深莫測;這造成行業的浮躁,許多人剛學了MBA,或者在大企業混了一官半職,包裝一下就出道忽悠企業家做咨詢。我從04年進入咨詢和培訓行業,雖然接觸的咨詢單子不多也不大,但成功率和美譽度很高,如果說有什么心得,那就是做企業咨詢就好象做門診醫生一樣,大部分來找你看“病”的企業問題其實都是感冒發燒,關鍵是提升身體素質;企業的身體素質主要表現在是否健全基礎管理,如目標管理、薪酬設計、用人標準、績效考核、財務管理和制度化建設這些。這些管理方法都是企業發展最基礎的管理基石,做好了,企業就能良性發展,只是速度快慢而已!但從絕大部分企業的發家史來看,都是叫“市場機會型”、“政策導向型”、“市場+政策型”的發展軌跡;企業初期都是抓住一個市場機遇、一個政策、一個產品或技術,迅速擴大;這個時候講究的是以老板為首的少數人的膽識和能力,人與人之間的控制靠關系和利益;隨著市場逐步成熟,這些公司在做大后都意識到原來的方法要么降慢速度,要么失靈了;于是紛紛自己學習,或是請高人指點,總是希望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
我這么多年來理解的管理的真諦恰恰是過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強調計劃--執行--檢查--糾正的PDCA循環,管理的核心是使用一批能敬業、職業、專業的員工隊伍!
如果企業要請咨詢顧問,就需要找那些會抓基礎管理的咨詢師,而不是一進來就大談特談先進理念的咨詢師!我進入企業做咨詢,首先第一個關注的就是什么是我們要求的結果?然后按照結果來推論工作的過程和方法;
其次,關注的就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因為財務數據是企業最真實的記錄,而大部分企業的老板和會計對財務總是覺得很深奧,然后用最笨、最原始的方法去處理,大部分的財務人員說白了就是一個帳房先生,只會報流水帳,從來不懂得財務管理中的分析、統計和預測,所以我一進入企業首先要求財務人員做一份財務分析報告,不管他們去抄書還是如何,當他們拿出結果給老板,通常的結果是震撼!
最后,我做咨詢就是強調薪酬和績效考核,因為老板可以為理想活著,為某種個人成就活著,員工不可以,他們最關心的是每月的工資能否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能否科學評估他們的貢獻,能否公平體現他們的勞動和思考價值!
因此,我做咨詢的三板斧是確立目標,以結果為導向,然后提升財務管理到很高位置,最后是制定科學的薪酬和考核!如果三個能很好完成,并得到企業各方的理解,執行有力的話,這個咨詢案通常都很成功!
我這么多年來理解的管理的真諦恰恰是過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強調計劃--執行--檢查--糾正的PDCA循環,管理的核心是使用一批能敬業、職業、專業的員工隊伍!
如果企業要請咨詢顧問,就需要找那些會抓基礎管理的咨詢師,而不是一進來就大談特談先進理念的咨詢師!我進入企業做咨詢,首先第一個關注的就是什么是我們要求的結果?然后按照結果來推論工作的過程和方法;
其次,關注的就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因為財務數據是企業最真實的記錄,而大部分企業的老板和會計對財務總是覺得很深奧,然后用最笨、最原始的方法去處理,大部分的財務人員說白了就是一個帳房先生,只會報流水帳,從來不懂得財務管理中的分析、統計和預測,所以我一進入企業首先要求財務人員做一份財務分析報告,不管他們去抄書還是如何,當他們拿出結果給老板,通常的結果是震撼!
最后,我做咨詢就是強調薪酬和績效考核,因為老板可以為理想活著,為某種個人成就活著,員工不可以,他們最關心的是每月的工資能否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能否科學評估他們的貢獻,能否公平體現他們的勞動和思考價值!
因此,我做咨詢的三板斧是確立目標,以結果為導向,然后提升財務管理到很高位置,最后是制定科學的薪酬和考核!如果三個能很好完成,并得到企業各方的理解,執行有力的話,這個咨詢案通常都很成功!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