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營銷策略
發(fā)布日期:2015-09-23瀏覽:2017
圖書館的營銷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應迫切付諸行動。圖書館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文化內涵在營銷的大環(huán)境下,如果固守“坐等讀者上門”的思路,勢必會讓自家門前門庭冷落,浪費有限的資源。營銷理念的核心就要求主動出擊,改變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它在細分用戶的需求之后,運用各種促銷手段和多樣的渠道策略,改變被動、機械的服務方式,盡最大可能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這樣就以用戶的信息需求為導向,盡一切方法和手段主動地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一定會給用戶帶來新的感受,贏得好形象和好口碑,也就能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用戶滿意度,獲得更大的認可。
部分圖書館能主動走出“館門”宣傳自身,但隨意性強,缺乏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將營銷簡單地等同于宣傳、打廣告。營銷性不強,這也是造成今天圖書館“門庭冷落”的原因之一,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圖書館營銷有著廣闊的實踐空間。具體說來,借助營銷4P策略提高圖書館形象,增強圖書館活力,可從如下幾個途徑實現(xiàn):
20世紀90年代我國圖書館界也開始關注圖書館營銷問題,探討該問題的學術文章也逐漸增多。但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圖書館營銷更多地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真正主動付諸實踐的并不多。具體表現(xiàn)在缺乏營銷意識,很多圖書館保守固有的觀念,特別是在目前體制下,高校圖書館都是依靠財政撥款,“溫飽”沒有問題,沒有生存壓力,相應的在營銷上積極性、主動性不夠。
1.產(chǎn)品(Product):加大信息產(chǎn)品深層次開發(fā)力度,滿足客戶需求
圖書館在高校被稱為第二課堂,直接服務于師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因此其主要的客戶即是學生和教師。對學生而言,他們需要的是在課堂學習外,圖書館能提供滿足其專業(yè)學習、擴大知識面、娛樂休閑的需求。針對學生用戶這三個不同的需求,圖書館可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加工成不同的類別提供給學生。比如不同學科有著各自的權威專業(yè)書籍、網(wǎng)站或電子資源,圖書館可邀請教師列出資源名稱,圖書館進行匯總、編目、指出所在位置,方便學生查找。再比如各學科都有專有詞匯,圖書館可通過建立鏈接的方式,對這些學術用語進行解釋。圖書館還可以將本校內的學術報告、嘉賓講話制作成視頻,供用戶使用。而對教師用戶來說,其需求來自教學與科研,針對某個專題形成權威、系統(tǒng)的二、三次文獻資源。這就需要圖書館根據(jù)教師提出的要求對資源進行開發(fā),重新編排,制作成有價值、成系統(tǒng)的信息。當然,圖書館資源有限,也各有各的特色,滿足客戶需求并不等同于每個客戶都要滿足,而是經(jīng)市場調研后,立足自身優(yōu)勢,選擇某個有能力做好的領域進行深度開發(fā),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滿足其他需求。
2.價格(Price):制定定價規(guī)則,適度收取費用
高校圖書館提供的絕大多數(shù)產(chǎn)品和服務是免費的,但一些深度開發(fā)、收集整理的產(chǎn)品信息花費圖書館很多的精力,圖書館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因此針對這部分產(chǎn)品可適當收取一定的費用,特別是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都有一定的經(jīng)費。再比如學生的娛樂消遣需求,在圖書館觀看電影、聽音樂、觀看視頻資料等也可收取一定的費用。當然,這些產(chǎn)品的費用不能違背圖書館公益的本質。圖書館不能只追求利潤。在堅持高校圖書館使命和責任的情況下,對某些高層次的、高成本的產(chǎn)品有償服務,不僅能體現(xiàn)出這些產(chǎn)品的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從物質方面承認了高校圖書館的實際存在價值。3.促銷(Promotion):充分利用學校傳播渠道推廣圖書館要把圖書館擁有的各類信息產(chǎn)品和信息服務推廣開來,讓用戶了解、熟悉并使用,實現(xiàn)圖書館和用戶之間的互動,需要依靠方便且有效的渠道。
學校一般都有校園網(wǎng)、廣播臺、展覽臺、校報、宣傳欄等。圖書館可充分運用這些已有的渠道宣傳推廣自身。比如校園網(wǎng),圖書館可豐富校園網(wǎng)中圖書館的板塊,里面應涵蓋圖書館提供的服務產(chǎn)品、動態(tài)信息、講座、新書介紹、導航知識、論壇等,方便用戶隨時隨地可關注到圖書館的最新信息。再比如與相關社團、學生會、系等合辦讀書日、電影節(jié)、學術周等等,加強與用戶的互動,通過這些,讓用戶切實感受到圖書館的魅力,提升圖書館形象。
部分圖書館能主動走出“館門”宣傳自身,但隨意性強,缺乏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將營銷簡單地等同于宣傳、打廣告。營銷性不強,這也是造成今天圖書館“門庭冷落”的原因之一,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圖書館營銷有著廣闊的實踐空間。具體說來,借助營銷4P策略提高圖書館形象,增強圖書館活力,可從如下幾個途徑實現(xiàn):
20世紀90年代我國圖書館界也開始關注圖書館營銷問題,探討該問題的學術文章也逐漸增多。但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圖書館營銷更多地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真正主動付諸實踐的并不多。具體表現(xiàn)在缺乏營銷意識,很多圖書館保守固有的觀念,特別是在目前體制下,高校圖書館都是依靠財政撥款,“溫飽”沒有問題,沒有生存壓力,相應的在營銷上積極性、主動性不夠。
1.產(chǎn)品(Product):加大信息產(chǎn)品深層次開發(fā)力度,滿足客戶需求
圖書館在高校被稱為第二課堂,直接服務于師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因此其主要的客戶即是學生和教師。對學生而言,他們需要的是在課堂學習外,圖書館能提供滿足其專業(yè)學習、擴大知識面、娛樂休閑的需求。針對學生用戶這三個不同的需求,圖書館可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加工成不同的類別提供給學生。比如不同學科有著各自的權威專業(yè)書籍、網(wǎng)站或電子資源,圖書館可邀請教師列出資源名稱,圖書館進行匯總、編目、指出所在位置,方便學生查找。再比如各學科都有專有詞匯,圖書館可通過建立鏈接的方式,對這些學術用語進行解釋。圖書館還可以將本校內的學術報告、嘉賓講話制作成視頻,供用戶使用。而對教師用戶來說,其需求來自教學與科研,針對某個專題形成權威、系統(tǒng)的二、三次文獻資源。這就需要圖書館根據(jù)教師提出的要求對資源進行開發(fā),重新編排,制作成有價值、成系統(tǒng)的信息。當然,圖書館資源有限,也各有各的特色,滿足客戶需求并不等同于每個客戶都要滿足,而是經(jīng)市場調研后,立足自身優(yōu)勢,選擇某個有能力做好的領域進行深度開發(fā),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滿足其他需求。
2.價格(Price):制定定價規(guī)則,適度收取費用
高校圖書館提供的絕大多數(shù)產(chǎn)品和服務是免費的,但一些深度開發(fā)、收集整理的產(chǎn)品信息花費圖書館很多的精力,圖書館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因此針對這部分產(chǎn)品可適當收取一定的費用,特別是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都有一定的經(jīng)費。再比如學生的娛樂消遣需求,在圖書館觀看電影、聽音樂、觀看視頻資料等也可收取一定的費用。當然,這些產(chǎn)品的費用不能違背圖書館公益的本質。圖書館不能只追求利潤。在堅持高校圖書館使命和責任的情況下,對某些高層次的、高成本的產(chǎn)品有償服務,不僅能體現(xiàn)出這些產(chǎn)品的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從物質方面承認了高校圖書館的實際存在價值。3.促銷(Promotion):充分利用學校傳播渠道推廣圖書館要把圖書館擁有的各類信息產(chǎn)品和信息服務推廣開來,讓用戶了解、熟悉并使用,實現(xiàn)圖書館和用戶之間的互動,需要依靠方便且有效的渠道。
學校一般都有校園網(wǎng)、廣播臺、展覽臺、校報、宣傳欄等。圖書館可充分運用這些已有的渠道宣傳推廣自身。比如校園網(wǎng),圖書館可豐富校園網(wǎng)中圖書館的板塊,里面應涵蓋圖書館提供的服務產(chǎn)品、動態(tài)信息、講座、新書介紹、導航知識、論壇等,方便用戶隨時隨地可關注到圖書館的最新信息。再比如與相關社團、學生會、系等合辦讀書日、電影節(jié)、學術周等等,加強與用戶的互動,通過這些,讓用戶切實感受到圖書館的魅力,提升圖書館形象。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