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學中感悟智慧人生 ---成為“智高德厚,喜樂常在”之人
發布日期:2016-07-21瀏覽:6226
- 
                                                                課程背景“早學孔孟仁禮孝,晚修佛老精氣神”,國學有著亙古彌新的魅力,世事皆變,人性不變,研究國學,把我人性,超越本性,提升境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什么是民族的?是文化! 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談到:“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 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農家、兵家等各個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蕩,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大觀,豐富了當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雖然后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長期取得了主導地位,但中國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發展的。這些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時又是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日俱新、與時俱進的。”
 當下我們需要重建文化自信,提升素養,提升境界。走進國學,感受智慧,平衡身心,成為一個“智高德厚,喜樂常在”的幸福職場人。
 
 
 
 
 
 課程時長12 H課程大綱一、國學的心智模式探討;
 1.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西方的辯證法
 中國的太極文化
 2.換個角度看問題
 如何認知自我
 如何理解他人
 如何人和諧相處
 3.國學里面的換位思考
 一陰一陽之謂道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易經的對現代人的啟發;
 1.易經的價值
 百經之首,萬經之王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2.“三易”對做人,做事的啟發
 靈活性,原則性,隨和性
 復雜性,規律性,簡單性
 3.易經的危機管理
 否極泰來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思維導圖解易經
 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口訣歌
 八卦與五行
 5.易經對國人的要求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6.謙卦的啟示
 謙虛沒有底線
 三、國學中的職業道德與情操修煉
 1.國學中的道德修煉
 行為規范: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修身是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人格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自我管理:慎獨之道
 學習力才是生產力:學而時習之:
 中國人的感恩節:九九重陽
 常懷感恩之心,幸福快樂永遠
 2.國學與身心健康修煉
 中醫與養生
 預防大于治療
 中醫五行養生
 情緒與疾病
 中醫四季養生
 神奇中華養生術
 授課特點:化復雜為簡單,輕輕松松學國學;變理論為實踐,踏踏實實會生活。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