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1-17查看詳情>> 在人際交往中如能正確地利用介紹,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廣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宣傳,在交往中消除誤會,減少麻煩。自我介紹,即將本人介紹給他人。從禮儀上講,作自我介紹時應注意下述問題: 自我介紹的時機:在下面場合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自我介紹。如:應試求學時、在交往中與不相識者相處時、有不相識者表現出對自己感興趣時、有不相識者要求自己作自我介紹時、有求于人,而對方對自己不甚了解,或一無所知時、旅行途中,與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與之建立臨時接觸時、自我推薦、自我宣傳時、 如欲結識某些人或某個人,而又無人引見,如有可能,即可向對方自報家門,自己將自己介紹給對方。 自我介紹的注意事項: 1.注意時機:要抓住時機,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自我介紹,對方有空閑,而且情緒較好,又有興趣時,這樣就不會打擾對方。 2.講究態度(職業成熟度的把握):態度一定要自然、友善、親切、隨和。應鎮定自信、落落大方、彬彬有禮。既不能委委懦懦,又不能虛張聲勢,輕浮夸張。表示自己渴望認識對方的真誠情感。任何人都以被他人重視為榮幸,如果你態度熱忱,對方也會熱忱。 3.注意時間:自我介紹時還要簡潔,言簡意賅盡可能地節省時間,以半分鐘左右為佳。不宜超過一分鐘,而且愈短愈好。話說得多了,不僅顯得羅嗦,而且交往對象也未必記得住。 4.注意內容: 自我介紹的內容包括3項基本要素:本人的姓名、供職的單位以及具體部門、擔任的職務和所從事的具體工作。要真實誠懇,實事求是,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辭。 5.注意方法:進行自我介紹,應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回應后再向對方介紹自己。如果有介紹人在場,自我介紹則被視為不禮貌的。應善于用眼神表達自己的友善,表達關心以及溝通的渴望。 自我介紹的具體形式: 1.應酬式:適用于某些公共場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場合,這種自我介紹最為簡潔,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項即可。“你好,我叫XX。”“你好,我是XX。” 2.工作式:適用于工作場合,它包括本人姓名、供職單位及其部門、職務或從事的具體工作等。如 “你好,我叫XX,是XX公司的銷售經理。” “我叫XX,在XX學校讀書。” 3.交流式:適用于社交活動中,希望與交往對象進一步交流與溝通。它大體應包括介紹者的姓名、工作、籍貫、學歷、興趣及與交往對象的某些熟人的關系。如“你好,我叫XX,在XX工作。我是XX的同學,都是XX人。” 4. 禮儀式:適用于講座、報告、演出、慶典、儀式等一些正規而隆重的場合。包括姓名、單位、職務等,同時還應加入一些適當的謙辭、敬辭。如“各位來賓,大家好!我叫XX,是XX學校的學生。我代表學校全體學生歡迎大家光臨我校,希望大家……。” 5.問答式:適用于應試、應聘和公務交往。問答式的自我介紹,應該是有問必答,問什么就答什么。
-
2016-11-17查看詳情>> 說話是一門藝術。俗話說:“會說話的令人笑,不會說話的令人跳。”秘書人員工作在領導中樞,負有溝通上下左右關系的責任,如果說話不講究藝術,有時會帶來不良或嚴重后果。一個人的成熟度,會決定你為人處事。 一字不當,令客商拂袖而去。 一海外客商到某地某公司商談合資辦廠事宜。公司經理在會客室專候,并準備了煙茶水果。客商進公司大門后,迎候在門廳的公司經理秘書和客商握過手,說:“我們經理在上面(指二樓會客室),他叫你去。”客商一聽,當即一愣:他叫我去?我又不是他的下屬,憑什么叫我?于是這客商轉身,說:“貴公司如有合作誠意,叫你們經理到我住的賓館去談吧。”說完拂袖而去。如果那位秘書不說“叫”,而說“請”,情況又會如何呢? 一言不妥,令兄弟單位不悅。 “喂,縣統計局嗎?我是縣委辦公室。今年上半年的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你們統計出來了嗎?”這是某縣委辦公室一位秘書人員在給縣統計局打電話。對方回答統計出來了。這位秘書又說:“我們正在給領導寫講話稿,急等著要這些數字。你給送來吧。”統計局的人聽了這話,很不樂意,說:“我們也正忙著,你自己來抄好了。”叭,電話斷了。如果那位秘書換一種口氣,請求對方給予支持協助,情況又會如何呢? 一語不慎,險致領導失和。 某地黨政兩位一把手關系原本很好,一度因工作意見分歧產生小不愉快。正巧這時上級來了一個工作檢查組,在陪同問題上,書記認為黨政一把手有一人陪同就行了,不必兩人都去。不料辦公室秘書在向政府一把手轉達書記意思時,卻把話說成:“書記說啦,你去他就不去。”政府一把手聽了,心里思忖:我去他就不去,這是什么意思?雖然勉強去了,總認為書記對自己有了成見。幸好這兩位一把手以后談心消除了誤會。否則,還不知會釀成什么局面。 以上種種、只是筆者信手拈來的幾則實例。在生活和工作實際中,比這嚴重的例子還有。比如因談話不慎造成重大失密,因隨意表態造成領導和全局工作被動等等。當然,由于秘書人員“會說話”,使領導意圖得以準確順當貫徹,使左鄰右舍關系處得親密和諧,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的。因此,秘書說話也很有講究。
-
2016-11-17查看詳情>> 服務觀念: 塑造門店人員正確的服務觀念,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正確服務意識,建立崇高的服務思想境界,達到快樂服務的目的。 服務禮儀 得體的儀表與儀容、熱情的微笑、恰當的顧客應答、積極的顧客意見處理都是對門店人員的服務禮儀提出的要求,務求將服務禮儀體現在門店營業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中。 服務規范 從顧客進店那一刻起,招呼、詢問、解答、推薦商品、建議購買直至顧客購買商品后的售后服務,門店服務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進行嚴格的規范,只有經過嚴格執行,服務規范才能最終有效地實現。 特殊事件服務: 除了日常禮儀與應對外,門店還可能遇到顧客投訴、提出超過門店規定范圍內的特殊服務要求,這就要求門店除了嚴格執行服務規范外,還必須具有靈活、動態以及超越一般規定、以顧客滿意為最終宗旨的服務能力。 顧客管理: 對顧客資料進行登記與管理、有序地組織顧客意見調查、生日問候、新品上市信息的傳遞、安排顧客聯誼活動等將最終幫助門店建立龐大的忠實顧客群,最終實現門店的永續經營。
-
2016-11-17查看詳情>> 首先明確工作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能享受工作的“狂人”畢竟只是少數,工作對于大多數人是謀生的工具;其次認清自我,知道自己“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不要為了可憐的虛榮心而“打腫臉充胖子”,吃苦的是自己。 假設我們預先在下面4個辦公室中各埋伏了一架微型攝影機,透過忠實記錄的鏡頭,我們看到了下面這樣四副場景,現在我們來理性地面對它們,回顧這其中酸甜苦辣的職場人生。 場景一:機緣巧合之被動升職 在這個一年中跳槽的黃金季節,猶如江湖上所謂“亂世出英雄”的大時代里,難免有一天早晨當你走進辦公室的門時,赫然發現你的上司也加入了另某高就的行列,于是群龍無首的局面下,老板慷慨激昂地宣布,你現在是這個業務部的經理了。 升職,你想都沒敢想過,除了驚訝之外,你一時之間也很難再想到別的了。好運怎么會落到你頭上呢?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你卻反而開始失眠,為如何當好一個領導而煩惱。 你很懷念做普通職員的日子,搞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不需要為別人操心。而現在,你不但要在總經理辦公會上湯淺蓄電池報價為本部門“爭地盤”,還要與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來擺平手下。對于之前從未接觸過任何管理工作的你而言,這些事讓你每天都緊張得不行,心情煩躁不安,你開始想還不如不升職的好啊。 專家點評: 職場調查顯示,有60%以上的職業女性升遷屬于這種“被動生職”,這一結果反映出眾多白領麗人的對于未來的缺少規劃,盲目跟進,享受天上掉下的“餡餅”。素不知這些“餡餅”實質是人生最大的陷阱!人們普遍的觀點是:官越大越好,薪水越多越妙。然而無數的“高薪抑郁病患者”已經證明了這種“扭曲”的價值觀的荒謬,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困境呢? 升職策略: 首先明確工作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能享受工作的“狂人”畢竟只是少數,工作對于大多數人是謀生的工具;其次認清自我,知道自己“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不要為了可憐的虛榮心而“打腫臉充胖子”,吃苦的是自己。 場景二:心情郁悶之升職無望 職場中有時候又似乎毫無規則可言,比如說吧:為什么升職的總是你的同事,而且她也總是技不如你,而正直能干的你卻得不到同樣的機會?別人升遷、加薪、晉級,你卻只是增加工作量而已。 論能力你不但出眾,又肯埋頭苦干,你的業績遙遙領先,但是光有一技之長卻不能把你帶到事業的巔峰,頂多偶爾為你贏得一兩句領導的表揚,而升職一直就與你無緣。你也知道自己的癥結出在你不愿與同事親密交流,在辦公室里你顯得冷漠高傲,你寧肯一頭埋沒于業務之中,也不愿與同事有密切往來。 在這個有點悲哀的場景中,我們看到一些坐享其成的人在擷取你的才智后,你只會面壁暗自垂泣。 專家點評: 你一定看過美國大片《終結者》,里面的施瓦星格一個人就拯救了地球,類似的孤膽英雄什么“蝙蝠俠”“超人”那可都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你是不是認為美國人在現實里也都是個人英雄主義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美國公司最講teamwork!在分工越來越細化的市場經濟中,沒有人能單打獨斗,“團隊合作”是一種市場經濟的必然理念,獨來獨往者注定要被淘汰。 升職策略: 放下“清高”的姿態,容入到集體中去,良好的人緣+出色的個人能力,升職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場景三:難以服眾之升職危機 職場這個江湖,有時候的風云際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就拿老板有權利給并不太服眾的人升職來說吧,如果你是這個人的手下也就罷了,誰讓老板就是老板呢,人家有這個權利嘛!頂多你消極怠工一段時間后,也就知天理而認命了,而如果偏偏不巧你就是那個被升職的人,你該如何應對你的那幾個囂張的下屬呢? 說實話你也不是這個部門里最優秀的職員,現在卻被任命為經理。無論如何你也興奮不起來:原因是你的手下有二手榨油設備好幾個“重量級”的人物,你的任命通知下來的那一天,他們的臉色都很難看。 有的人心里不高興可嘴上不說,你看他整天比誰都高興似的,問他他也說支持、配合新領導什么的,可實際上呢,就是不干事。而你知道這個部門離開他們還真是難以運轉得了,你覺得自己很冤枉,卻沒有地方傾訴,你請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職業危機。 專家點評: 這個案例讓我想起那句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在咨詢過的客戶中,這種“難以服眾”的占相當的比例。其實我們發現,有好多人并非真的不行,而是被那些“重量級”人物搞的“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了。” 升職策略: 首先“戰略上藐視敵人”,樹立信心,既然我被提拔,那一定有我的過人之處,也許自己還未意識到,但我一定可以作好這個職位。其次“戰術上重視敵人”,切不可把傲氣表現出來,自信是給自己的,要別人對你“他信”,不妨采取“糖果政策”,時常給下屬一些“小糖果”小好處,使他們安心賣命,“大事明白小事糊涂”就是這個道理。 場景四:主動經營之成功升職 在我們這第四個場景中,攝影機拍下一些畫面,也許你覺得熟悉和親切,因為那是你日常職業生活的一個部分,不過勸你還是耐心看下去,也許結果會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辦公室里的幾個人正在悠閑地享受著冬日的好天氣,他們很滿足自己目前的白領生活,得意于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偷閑的機會:比如開個小差,和隨時彈出桌面的隱身QQ企鵝頭聊一會兒。 你是一個新人,默默地干著份內的和份外的工作:早上,別人還沒到,你就開始打掃辦公室。然后在同事們面前的辦公桌上,放一杯你沏好的茶或咖啡,而他們竟也消受起這樣的生活來。N多需要跑腿的活兒,你都包了。晚上,當其他人飛快地奔向電梯回家的時候,你不言不語地收拾一天下來凌亂的辦公室,然后做下來加一個班,搜索一個白天業務會上提到的關鍵數據,你知道這對公司相當重要。 第二天的技術會上,當老板問到為何沒有人知道這個確切的數據時你能在眾人群中脫穎而出。 請記住,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職場升職也一樣!
-
2016-11-17查看詳情>> 電梯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電梯事故的發生不僅僅是因為電梯本身問題,還和我們平常的正確使用有很大的關系。下面這些壞習慣,你有幾條? 1、不管先下后上一味往前擠. 2、不管自己是上還是下,是按鈕就按. 3、電梯還沒到,雖然外呼按鈕燈已亮依然瘋狂按甚至手砸腳踹. 4、搬物品出入電梯,隨手用物品一擋門. 5、自行車 電動車 三輪車統統開進去,范兒勁十足. 6、垃圾隨手丟.小煙使勁抽.小孩自己溜. 7、長物也要進,超重也要闖. 8、廳轎門前腳一跨,家長里短聊半天. 9、激情擁抱靠廳門,也不擔心要斷魂兒. 10、事不關己高高掛,你推車來我搬物,就是沒人按開門. 11、乘扶梯屁股沉,大人小孩梯級坐 12、安全毛刷在添新功能,變成了擦鞋刷 13、小腿翹翹翹,翹在裙蓋板.姿勢酷嗎?! 14、倆人乘梯就把扶梯通道占滿了,親能不能靠邊站省出一個通道來. 15、一人乘梯更牛叉,兩手各把扶手帶跨. 16、乘梯不專心,打情罵俏向后站,也不怕摔個大馬趴! 17、圍擋放了,蓋板拆了,依然也把扶梯闖. 18、物業費交了維保費交了,自以為可以為所欲為反正梯子壞了有人修.也不考慮梯子壞了自己也不方便. 19、電梯慢了壞了,手拍腳踢.一層廳門你惹了誰. 20、看到維保員修電梯馬上問電梯怎么又壞了? 親愛的朋友,以上的20條不經意的坐電梯小毛病你有嗎? 最后,郇老師為大家普及一下關于電梯安全標識的認識吧。
-
2016-11-17查看詳情>>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
2016-11-17查看詳情>> 《禮記》是一部先秦至秦漢時期的禮學文獻選編,里面有對各種禮儀規范的記載。《禮記·玉藻》中的傳統禮儀要訣(九容):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所謂“九容”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從小就要學習并熟悉的關于人格修養和禮儀的基本規則,指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和高雅的姿態。 “九容”具體解釋如下: “足容重”是指腳步穩重,不要輕舉妄動(在尊長面前快速通過時不受此限) “手容恭”不是指慢騰騰地干活,而是指無事可做時,手要端莊握住,不要亂動 “目容端”是指目不斜視,觀察事物時要專注 “口容止”是要求在說話、飲食以外的時間,嘴不要亂動 “聲容靜”是指振作精神,不要發出打飽嗝或吐唾液的聲音 “頭容直”是要求昂首挺胸,不要東倚西靠 “氣容肅”是指呼吸均勻,不出粗聲怪音 “立容德”是指不倚不靠,保持中立,表現出道德風范 “色容莊”是指氣色莊重,面無倦意
-
2016-11-17查看詳情>>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云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并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圣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
2016-11-17查看詳情>>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
2016-11-17查看詳情>> ??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后,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
2016-11-17查看詳情>> ?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
2016-11-17查看詳情>>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后,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后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么遲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后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于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計謀,后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 ???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并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后,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
2016-11-17查看詳情>>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后,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后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后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 ??? 后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范。
-
2016-11-17查看詳情>> 做一名文明的司機,首先要從行為舉止做起,以體現自己應有的涵養,表達對車內乘客的尊重。 一. 舉止文明 (一)出車前的準備 1.車輛檢查 2.自我檢查 (二)車內環境維護 1.保持空氣清新 2.車用香水 3.垃圾處理 (三)迎客上車 對于貴賓,如果沒有專門的禮儀人員或者領導給客人開關車門的話,司機就應該負責這項工作。 (四)不受歡迎的舉止 1.盯視他人 2.車內竊笑 3.亂用手勢 4.司機人員“反客為主” 5.往車外扔垃圾,吐痰 6.車內吸煙 7.行駛中使用手機。 8.從后視鏡盯視 9.其他不得體行為 (五)公務車司機其他舉止 1. 見面禮 l 握手禮:誰先身手 如何握手 握手禁忌 l 點頭禮 l 舉手禮 l 鞠躬禮 l 合十禮 l 擁抱禮 2. 餐桌 l 點菜 l 以茶代酒 l 餐桌禮儀禁忌 l 餐桌位次 二. 語言文明 (一)加強語言修養 1. 稱為禮貌得當 2. 措辭委婉貼切 3. 語氣和藹可親 4. 避免臟話,粗話和別扭話 5. 語言清晰明白 (二)使用普通話 (三)注意談話方式 l 開頭要寒暄 l 講話要簡練 l 結尾要收好 (四)怎樣選擇交談主題 1. 輕松地主題 比如文藝演出,旅游觀光,風土人情,流行時尚,文學,藝術,歷史,哲學。 2. 根據性別選主題 女士對衣食住行及身邊瑣事的話題感興趣。男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國內外大事,珍聞趣話感興趣。 3. 根據年齡選主題 不同年齡層次的乘客,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學識,志趣修養也不同。因此談話的內容和方式有所區別。 4. 根據心境選主題 同一個人,心境不同對語言反應會有很大差別。 5. 交談的注意事項 (1) 不要顯示自己有恩與于人,這在別人看來是驕傲自滿,喜歡表現。 (2) 不要論人是非,發泄牢騷 (3) 不要花言巧語,虛偽客套 (4) 不要獨白,“獨霸天下”而始終不給別人張嘴的機會 (5) 不要插嘴抬杠 (6) 記住并稱呼對方名字 (7) 適時提出問題 (8) 不要說“你錯了” (9) 注意不要說得眉飛色舞,手足舞蹈唾沫四濺,因為司機人員是以安全駕駛為首要職責的 (五) 不宜交談的內容 這些話題有:領導之間的利害關系,領導間的品格評價,領導的升降,小道消息,同事間的緋聞,領導不光彩的經歷,工資待遇問題,公司商業秘密,公司項目的好壞,個人的宗教信仰,以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話題。還有違背社會倫理,生活墮落,政治錯誤問題,荒誕離奇,聳人聽聞或黃色淫穢問題。 三.常見位次安排 位次的安排是表達尊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1) 常見汽車位次 (2) 吉普車(越野車) (3) 旅行車 (4) 餐桌位次 (5) 其他位次 1. 陪同引導 2. 上下樓梯 3. 進出電梯 4. 出入房間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