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詳情>>
身為日本產業訓練協會的MTP認證講師的成員之一,有必要通過堆砌一些文字,來梳理自己的消化過程,內容可能枯燥無味,沒有太多可“欣賞性”,我也不知道會堅持多久,但是我覺得這事情有意義,既然是意義,那一定是正確的事情,能寫多少算多少吧。
“何謂管理“我在接觸這個章節之時,馬上想到周三多老師關于管理的定義:為一連串針對組織資源(人力的、財務的、實體的、資訊的)的活動(包含規劃、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以有效率且有效用的方式達成組織目標。
自上世紀初美國工程師泰羅和法國的法約爾等創立古典管理以來,在近一個世紀里,學術界關于管理的概念層出不窮, 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國內學者,如赫伯特.A.西蒙、孔茨、羅賓斯、費里蒙特.E.卡斯特、丹尼爾.A.雷恩等均有自己的定義和理解。所以說,要拿出一個能夠具有說服力的定義還是挺難的。
我感覺日產訓關于管理的定義不是從一個概念開始,而是從管理的幾個基本要素開始分析的:
1、管理的對象
人、財、物、時間等經營資源
2、管理的方法
用經濟、有效果、有效率地運用
關于經濟的理解,應該是有節約的意思,投入的資源最小化;
關于有效果,是投入資源不變時,要盡可能使產出成果最大化;
關于有效率,盡可能使產出成果大,投入資源少。
我個人理解,三個概念關注焦點不一樣,經濟關注的是資源本身;效果關注的是成果本身,而效率是兼顧資源和成果兩者的平衡。
如果連貫起來,大概意思就是:最終使用以上方法,對資源進行經營,達到正、快、安、樂的目標。看懂這句話,就不需要去細究管理定義的標準了,你只要理解其核心要素即可。
我想,如果站在整體性、全面性的角度去看待管理的定義,比之前單純看到為了實現組織目標而進行的管理動作,可能更符合MTP的內核思想:尊重人性。管理不僅僅是達成目標,也是未來更好的保證作業安全,用合理的成本生產產品或輸出服務,使得員工工作心情愉悅,便于操作,最終員工和組織雙贏。
從這個角度來講,管理工作的呈現出來多面性的特點,也說明做好管理工作也是復雜的:
1)管理者的工作是多方面的,需要“有系統加以研究”。
2)即使工作內容發生改變,管理者仍需以“基本的 態度”,從事管理工作。
3)能帶來“企業”組織成長與繁榮的是人,危及其存在的也是人。管理者的行為事關企業組織的
成敗。
在所有的經營資源中,最難管理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人。一家企業的興衰成敗,最終的關鍵資源要素還是人力資源層次。如果一家小微企業的老板沒有魄力,沒有格局,這家公司是不能做大的,甚至生存都有問題;如果一家中型企業的中堅層沒有強大的執行力,那這家企業的經營規模上一個層次也是不可能的。
回到管理的根本,我們作為管理者首先要反思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自我檢討,不斷尋找可以改善之處,這需要有自我覺察與反思的思維,也需要企業營造“求責于己”的文化氛圍。
對于經營管理者而言,人力資源有以下三個層面:
1、道具的、被動的層面。這種員工如同道具一般,機械般行動即可。如果早期有些生產制造型企業,覺得員工就是工作機器,按照標準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操作即可,無須動腦袋,更談不上發揮員工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2、動機的、態度的層面。這種方式就是提高其動機,使其朝著達成組織目的的方向前進,透過員工工作態度的轉變,引導其行為的改變。
3、合理的、認知的層面。根據員工的能力或意愿,將人進行編組,賦予工作,讓員工感受自身工作價值,形成自動自發的執行能力。
結合過去的管理培訓經驗,現實管理中,更多的是含有以上不同層面的組合,依據員工的不同成熟度,還有工作內容和狀態來綜合判斷,便于彈性化,這也正好證明了MTP的兩大支柱:科學方法和尊重人性。
鄒文強,10年自由講師經歷,香港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生文憑,PTT認證職業培訓師,WFA認證專業促動師,r日產訓MTP授證講師(編號:CN183),擁有自主研發的EMTP管理才能系列訓練版權課程。課程以實戰、實用風格為主,專注中層/基層管理者/新任管理者的實戰管理培訓類課程。更多資訊請上:http://blog.sina.com.cn/zwqd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