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8-13查看詳情>> 為了在這種形式下運作,公司要定期地實施新價格(常常在每個月的開始將產品價格提高7%,有時在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的時期按星期為周期提價)。在有高通貨膨脹率較高的國家,價格不是以小時就是以天變化的,這實際上會縮短應接收帳戶的接收時間(在沒有完全停止自由信用貨款的情況下,期限為2周且最多1個月),延長可能的應支付帳戶的支付時間,并會減少信用卡的寬限時間(從1個月減少到少于1周)。在這種情況下,信用將變得毫無意義(正如寶潔公司在秘魯所遇到的那樣)。亨氏公司向巴西介紹一種新的水果飲料,并以托付的形式向零售商出售產品;但由于通貨膨脹率為百分之數百,公司毫無利潤可言。即使這樣,也還是不足夠的,政府價格控制的目的通常是限制價格的升高,這顯著地限制了公司的價格靈活性。1991年1月,考勒爾總統再次凍結了工資和物價,但卻提高了公共事業費用和燃料價格,因而公司的運作成本提高了而公司增加收入的能力卻受到限制,結果,許多外國生產商從市場上撤出了他們的產品或退出了市場。在多數情況下,價格控制是限制某些特別的產品種類;比如藥品就是最常受價格控制的產品。80年代末期,寶潔公司在委內瑞拉就經受過嚴格的價格控制。 盡管原材料成本的增長不斷地要求提高產品價格,但這被擱置了數個月才得以批準。當得到批準時,也只有50%的價格提高。一直到1988年,寶潔公司的洗衣粉在委內瑞拉的價格仍比美國低,利潤也就無從談起。
-
2015-08-13查看詳情>> 文化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對某個社會中的成員進行勞動劃分。由于全球環境是以不同的和根深蒂固的文化規范和價值觀為特征的,因而在跨文化的情況下,勞動力劃分的本性也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于分銷渠道主要設計用來方便勞動劃分,因而渠道間的關系也應反映所屬的文化價值觀。這種分銷渠道中由文化決定的差異在對美國和印度貿易商的調查中有所體現。同美國的體系相比,印度的分銷體系有著更一致的從供應商到貿易商渠道方向,更低的溝通頻率,更多地使用了正式溝通模式,并有更多使用直接影響策略的供應商。 不發達國家的分銷體系是以較小的中間商為特征的。在不發達國家,由于其人口比較分散,存貨量較少,單位成本比較高,中間人比較少,(成本與售價的)差額比較大,分銷運作是緩慢的和低效的。發展中國家是典型的買方市場,分銷渠道中平衡的力量是向供應商(生產商)傾斜的。諸如印度之類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商(零售商)是規模較小的且擁有相對較低的社會地位,這就導致了一種非對稱的權利關系和溝通物流,即幾乎是統一的從供應商到貿易商。在這種經濟中,供應商作為一個供給不足經濟的供應者,通常擁有較高的地位。 在不發達國家中,人們對中間人的態度一般是否定的。這種感覺的產生是因為人們趨向于強調生產力,并認為中間人是無生產力的。在這種情況下,中間交易常常是在暗地里或秘密完成的,這使分銷變得異常困難。另外,在這些不發達市場,由于當地人通常認為中間商是無生產力的,他們也就很少做中間商,這個職責真空一般的由外國人來填補。少數民族的中間商(如猶太人,中國人,黎巴嫩人,印度人,尼日利亞的伊博人)扮演了那些被當地人忽視的中間人角色,如借貸和開設零售商店,這提高了分銷效率并進而增加了他們的新國家的財富。
-
2015-08-13查看詳情>> 做到不等于做好,盡力不等于盡職由孫玉楓老師提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淺談職業人的責任修煉 在西游記中,沙僧經常會說到四句話: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他只知道挑好自己的擔子,保護師傅的重任似乎和他沒有關系。雖然是一個笑談,但在我們的身邊,是否存在這種現象呢? 應該說有,不但有,而且還不少。不少人在單位中怨聲載道、怨天尤人,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重、掙的工資少、升職沒空間,從來卻不找找自己的原因。孟子早就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就是教導我們要學會,經得住磨礪,難得住寂寞,這樣才能積累到一觸即發的能量與爆發力。可是很多人往往為眼前的功利迷失了雙眼,導致整日郁郁寡歡。 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職業人或培訓講師,必須要懂得自己的定位,做好角色修煉,建立責任意識;做好承重修煉,建立鈍感意識;做好態度修煉,建立自調意識;做好習慣,建立行動意識。這樣才能學會改變自己,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領導賞識與重用,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打造自己的完美人生。 一、做好角色修煉,建立責任意識。 沙僧似乎就忘記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徒弟是要保護師傅的,這是最起碼的責任。所以,作為一名職業人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人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應該擔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有句話說得好,把事情做到是本分,把事情做好是責任,這也是對角色的有力詮釋。作為國家公民,就應該遵各項規則,維護社會秩序,盡到一名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作為公司員工,就應該做好份內與份外的工作,急公司所急,想公司所想,盡到一名員工的責任。作為家庭的一員,更應該創造更多的收入來盡到家庭責任。負責任的行為,看似暫時要付出代價,其實可獲得長久的快樂和利益;不負責任的行為,看似暫時獲得了利益,其實帶來的是長期的痛苦和恐懼。大到企業,小到個人,責任與利益是成正比的。 曾看到過一個每個人、某些人、任何人和沒有人的寓言,很有啟示。 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要完成,每個人都被要求去做這項工作,每個人都相信某些人會去做,任何人都可能去做,但是卻沒有人去做。某些人對此感到生氣,因為那是每個人的工作,每個人都以為任何人都能做那個工作,然而卻沒有人領悟到每個人都不會去做。最后,當沒有人做那件每個人都做的事時,每個人都責怪某些人。 聽起來很有意思,但仔細一想卻有道理。工作生活中,不少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看到別人做到了還要指責埋怨。不嚴格要求自己,只是一味的挑毛病。工作的時候往后看,總閑自己累,發錢的時候往前看,總閑自己少。看到人家又是提職,又是發獎金,不研究人家怎么做,總說不公平。 不準確定位不準,不擺正角色,不盡到責任,比較來比較去,滿腦子牢騷,滿腹子苦水,滿肚子委屈,悲哉!哀哉! 二、做好承重修煉,建立鈍感意識。 古人云:人在其位,要謀其政。既然是職業人,就應該承擔起職業人應當承受的壓力。當今時代的競爭日益激烈,從企業之間的競爭到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從銷售的競爭到擇業的競爭,我們必須學會去承受。沙僧還是沒有理解到這一點,徒弟就要幫助師傅分憂解難,承受應該承受的這份壓力,不要總靠別人。當然,最后論功行賞的時候,結果一定不一樣。 對于工作、生活的壓力要能夠承重,從容面對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這是一種鈍感。鈍感力一詞的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的,并有著作“鈍感力”。 “鈍感”是相對于敏感而言,聽上去似乎和遲鈍、木訥等貶義詞相近,其實不然,它的意思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凡事看開的心態,妥善協調的信心。電視劇中的許三多更是一個鈍感十足的代表,但也正是這種執著的鈍感,讓他走向人生的輝煌,贏得尊重。 對于可能的不公平待遇或是超越自己人或事,也要能夠承重,這是一種難得糊涂的境界。凡事要看得開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擁有一定的敏感力沒錯,錯的是有敏感的態度,什么事都掛在心上,寫在臉上,最后的結果是無限的內耗導致郁郁寡歡,人際關系也會出現危機。中國足球就很乖,輸了就輸了,實力不如人家,干嗎還總是找理由,什么裁判不公平諸如此類等借口。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至高遠。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要牢牢記住一個信條:沒有失敗,只有越挫越勇。只要我們不氣餒,能夠承重,必能突破一道道難關,渡過一道道溝坎,達到勝利的彼岸。 三、做好態度修煉,建立自調意識。 沙僧的態度有問題,有事不是自己主動想辦法、拿主意,總是找靠山,有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嫌。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是否存在這樣的現象呢? 總經理要求秘書安排次日上午九點開一個會議。在這件事上,什么是任務?什么是結果?通知到所有參會的人員,然后秘書自己也參加會議來做服務,這是“任務”。但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一至九段秘書的不同做法。 一段秘書的做法:發通知。用電子郵件或在黑板上發個會議通知,然后準備相關會議用品,并參加會議。 二段秘書的做法:抓落實。發通知之后,再打一通電話與參會的人確認,確保每個人被及時通知到。 三段秘書的做法:重檢查。發通知,落實至人后,第二天在會前30分鐘提醒與會者參會,確定有沒有變動,對臨時有急事不能參加會議的人,立即匯報給總經理,保證總經理在會前知悉缺席情況,也給總經理確定缺席的人是否必須參加會議留下時間。 四段秘書的做法:勤準備。發通知,落實到人,會前通知后,去測試可能用到的設影、電腦等工具是否工作正常,并在會議門上貼上小條:此會議室明天幾點到幾點有會議。 五段秘書的做法:細準備。發通知,落實到人,會前通知,也測試了設備,還先了解這個會議的性質是什么?總裁的議題是什么?然后給與會者發去過去與這個議題相關的資料,供他們參考。 六段秘書的做法:做記錄。發通知,落實到人,會前通知,測試了設備,也提供了相關會議資料,還在會議過程中詳細做好會議記錄(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做一個錄音備份)。 七段秘書的做法:發記錄。會后整理好會議記錄(錄音)給總經理,然后請示總經理是否發給參加會議的人員,或者其他人員。 八段秘書的做法:定責任。將會議上確定的各項任務,一對一地落實到相關責任人,然后經當事人確認后,形成書面備忘錄,交給總經理與當事人一人一份,并定期跟蹤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并及時匯報總經理。 九段秘書的做法:做流程。把上述過程做成標準化的“會議”流程,讓任何一個秘書都可以根據這個流程,把會議服務的結果做到九段,形成不依賴于任何人的會議服務體系! 如果你是總經理,你愿意用哪個秘書呢?從以上九個不同段位的秘書的工作方法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對結果的追求態度不同,秘書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積極主動的態度可以改變做事的結果。 生活中不少人為點小事斤斤計較、睚眥必報、沖動火爆,又是何必!心里裝不住事,表情自然表露無疑,讓人看到會怎么想?沒人愿意和一個小肚雞腸的人打交道。想想,這樣的結果傷了自己不算,也破壞了自己與周圍人的關系,于人于己都毫無益處,帶著壓力會與日增長,得不償失。合格的職業人都是善于自我調整情緒的,面對問題不較真、不上火、不內耗。不找任何借口是他們共有的品質,這是一種“涵養”,所以,職業人要學會調整情緒、管理情緒,主動積極地做事,別讓人追,別讓人趕,否則就廢了。 四、做好習慣修煉,建立行動意識。 由于缺少了角色修煉導致意識淡薄,缺少了承重修煉導致過于敏感,缺少了態度修煉導致情緒失控,不一樣的習慣就有不一樣的人生。 市場在變,規則在變,趨勢在變,觀念在變,人們的口味也在變。千萬不要以為事情今天如此,明天也將如此,說不定飯后就不一樣了。一個成功的職業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立即行動。沙僧不懂這一點,當然就沒有大成就。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鐘以后,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很多機遇是在無盡的思考中錯過的,是在無限的拖延中喪失的。要想取得和別人不一樣的成績,就要在心中樹立一個信念:立即行動。千萬不要再說,我已經習慣了,這就是最大的借口。改變壞習慣,建立好習慣,用飽滿的熱情,靠執著的信念,憑堅韌的毅力,立即行動。 小說雙城記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懷疑的年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無量,同時又感到希望渺茫;我們一齊奔向天堂,我們全都走向另一個方向…… 不同的思維視角就會有不同的思路和方向,心中裝滿陽光,看到的一切都是陽光的。現代社會的職業人,努力做好角色修煉、承重修煉、態度修煉、習慣修煉,讓你的人生更有意義,讓你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
2015-08-13查看詳情>> 管理者要練就十股真氣 說到真氣,不少人馬上就會想到電視劇里的武俠片中練武之人講究“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一說。雖然說片中把這種真氣的修煉做了很大的夸張,但實際上也有一定的道理。這就是要告訴我們,只有內外兼修,才能達到武學的最高境界。 從練武的道理所得到的啟示,我們不妨也可以想一想企業的管理,其實也是一樣。管理者的內功就是管理者自身的修為,外功便是活動管理、會議管理、表報管理等各種管理手段。要想保證這些管理手段發揮真正的作用,僅靠一些條條框框的制度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因此,管理者如何提升自己的修為才是最為關鍵的。 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提升這種內在的修為呢?當然是要練就真氣,包括志氣、底氣、骨氣、正氣等,這樣才能獲得人氣,增加名氣,帶來運氣,企業才會有一團和氣。 一、鯤鵬展翅的志氣 志氣就是積極上進或做成某事的決心和勇氣。卡耐基說過,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于此。 我們常講“志存高遠”、“有志者事竟成”, 就是要不甘落后,力求達到一定目的。志氣是有理想、有信心的表現。有志氣的人,往往奮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不怕各種困難。越是在困難落后的條件下,越是能顯示志氣的精神、力量。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其志”,管理者要明白這個道理,沒有了志氣,這就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辜負領導的期望,愧對員工的信任,更對不起自己和家人。 要想讓別人看起你,就得有志氣。 二、運籌帷幄的底氣 底氣是工作中信心十足、十拿九穩的一種工作狀態。 底氣來自自信,可以互信的自信。只要心中有底,不論你表現得多么謙卑多么客氣,別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自信,這種表現就是一種底氣。 底氣不僅僅要有自信,更要有才氣,即才能、才干,具體表現就是財富、學識、專項技能以及團隊的掌控力,這些通通都能成為你的底,并產生底氣。人無底不壯,渾身就會有氣無力。所以,管理者就要有專業,對于行業、團隊、下屬像熟悉自己一樣熟悉,培養自己超人一等的前瞻力與判斷力。粟裕將軍總打神仙仗,一生幾乎無敗績,就是他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是一名優秀管理者必要的修煉。 要想讓別人佩服你,就得有底氣。 三、誓不低頭的骨氣 什么叫骨氣?文章《談骨氣》中指出,骨氣就是抱有正確、堅定的主張,始終如一地勇敢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遭遇任何困難,都壓不扁、折不彎,碰上狂風巨浪,能夠頂得住,嚇不倒,堅持斗爭的性格。 骨氣不是傲氣,骨氣是內心當中存在的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管理者不能被暫時的困難所嚇倒,那種臨陣脫逃、見風使舵之人,就是軟骨頭,沒骨氣。 骨氣就是用站立的姿勢做人,誓不低頭,決卑躬屈膝。不羨慕那些投機取巧者,即使輸了也要輸得漂亮。亮劍中的騎兵連連長在最后孤軍奮戰的時刻,就是民族骨氣的彰顯,雖敗猶榮。 要想讓別人敬重你,就得有骨氣。 四、自動自發的士氣 士氣是維持意志行為的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其外在表現為勇氣、耐心、操心三種心理狀態,內在表現為自覺性、凝聚力和競爭心理(即理想抱負)三種心理狀態。士氣的作用在于激發人們的體力、精力、能力等潛在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 管理者要能夠自動自發,具備自然性,所以管理者要學會情緒管理,提振士氣。激勵別人的前提是要先激勵自己。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下屬,激發團隊士氣。 士氣需要激情,但激情不是激動。激情是凝聚在內心中的一股永不衰竭的熱情、動力,可以不斷激發你的斗志。戰爭時期,老一輩革命家正是憑著滿腔激情和士氣,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要想讓別人擁護你,就得有士氣。 五、浩然長存的正氣 正氣就是光明正大的風氣,充塞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之氣。體現于人則為浩然的氣概,剛正的氣節。 “心底無私天地寬”。涵養正氣,為人正派,做事誠實,以仁涉世,以義處事。一個人有了正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能硬氣。 沒有了正氣,企業做不大,事業做不長。歷史上的宦官當政,搞得上下沒正氣,自然也就長不了。 管理者要“身正不怕影子斜”, 不拉幫結派、不搞陰謀詭計、不背后說長道短,這樣企業才能有正氣,團隊才能有正氣,我們才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要想讓人尊重你,就得有正氣。 六、宅心仁厚的大氣 大氣指一個人無畏的精神品質。我們常說的這個人心胸寬廣,從不計較你這些小事,這就是“大氣”。大氣表現為豪爽、超脫與豁達。 對人要豪爽,不拘小節,更要寬容,不斤斤計較。有一個愛喝酒的老兄,是個徹頭徹尾的酒鬼。但他喝酒,從不自己喝,喜歡請朋友一起喝,盡管日子并不富裕。朋友當中有一個“鐵公雞”,盡知道吃別人的,很少請別人。大家都看不慣,替這位老兄鳴不平。問及他請了幾次“鐵公雞”, “鐵公雞”請了他幾次,這老兄傻乎乎的說,我只知道請客,別人也常請我,這就夠了。有酒喝就行,快樂就行。這種不自私自利之心正是豪氣沖天的大氣。 對事要超脫,不要深陷其中,宰相肚子能撐船。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多了去了。幾乎眼睛一閉,一睜,碰到的都是事。猝不及防的打擊,始料未及的挫折,從天而降的好處,唾手可得的利益,隨時發生。事無論大小,不管好壞,都不要太在意,太當回事兒。切莫一見好事就喜形于色,樂顛顛興奮得不得了,一遇壞事就愁眉苦臉,霜打茄子一樣蔫頭耷腦。遇事不敢擔當,怎么能成大器? 對己要豁達,不要小肚雞腸,大都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一個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吃虧啦,受委屈啦,想不通啦,常有的事。同事出言不遜輕慢了你,單位辦事不公傷害了你,領導舉止言談沒給你面子,這都算不得什么,都要豁達以對,淡然處之。倘若整天圍著自己那點兒小九九打轉轉,時時算計自個兒的利害得失,甚至以一己得與失作為好與壞喜與憂的標準,心胸如此狹窄,害人不算,更是誤己。 要想讓別人認可你,就得有大氣。 七、披荊斬棘的勇氣 勇氣是個體意志過程中的果斷性和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個性心理特征相結合而產生的士氣狀態。所以,勇氣就是勇往直前的氣魄,敢想敢干的氣概,藐視困難的勇敢。 勇氣是不限人的,任憑你是誰,只要你能夠勇于面對自己,坦然面對天地,不懼,不恐,不驚,能夠勇于獻出一切,乃至于自己的性命,你便是一有勇氣的人,而你的精神,就是勇氣!做人,要有勇氣,才能在人世間的橫逆挫折中,愈挫愈勇。 前進需要勇氣,放棄則需要更大的勇氣。勇氣是一種決斷力,不是猶猶豫豫。面對困難不退縮,知恥而后勇。 勇氣不同于膽氣,膽氣和勇氣,都是意志力堅強的體現。 但膽氣與勇氣的最大區別在于,膽氣不涉及生命或身體健康,或者說是本人沒有預想到;而勇氣是涉及生命或身體健康的,或者說是本人明顯地預想到了,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 很多的奇跡,往往都是在不可能中變為可能的,這就得有一股勇氣。大慶的鐵人王進喜,如果沒有勇氣,可能就沒有今天大慶的輝煌。當年的鐵人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要想讓別人服從你,就得有勇氣。 八、壯志凌云的霸氣 霸氣是一種超勇氣,是強悍的氣勢,剛毅之氣。霸氣,并非霸道蠻橫,不講公理;而是膽識與才智的結合,敢拼敢闖的冒險精神,惟我獨尊的王者風范。 唯唯諾諾的人難以成事,前怕狼后怕虎終將一事無成。無限風光在險峰,萬丈高樓平地起,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被困難迷住了雙眼,立即行動,打敗最大的敵人——自己。所以,管理者必須要敢于承重、勇于擔責,面對挑戰毫無畏懼。 霸氣不同于霸王項羽之氣,那是一種魯莽。霸氣是冒險,但冒險不是冒進。霸氣是一種格局。毛澤東在詩中描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就是一種霸氣。沒有霸氣,沒人追隨,就像三國時的袁紹、袁術兄弟,最終被曹操所滅。 要想讓別人追隨你,就得有霸氣。 九、無欲則剛的硬氣 何為"硬氣"?就是指態度強硬、言辭激烈、耿介正直、堅持原則,展露的是"強勢",呈現的是"堅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什么事,無論對上對下,只要做得對,就是要堅持。否則就變成了“指鹿為馬”的秦二世,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鬧得整天哀怨,牢騷滿腹。這都無濟于事。記住,尊嚴是靠自己爭來的,不是別人給予的。管理者處于眾多的人際糾紛中,沒點硬氣,受傷可能總是自己。關鍵的是讓人瞧不起,窩囊廢的話就是常在你的耳邊縈繞。 要想讓別人高看你,就得有硬氣。 十、水乳相容的和氣 和氣就是態度溫和、言語謙遜、關系融洽、待人寬厚,傳達的是善意,表現的是友好。 工作需要的嚴肅,但日常的交往就沒必要搞得一臉階級斗爭。管理者擁有和氣便會謙遜和藹、處事隨和,給人以為人友善、受到尊敬的親近感覺,是瓦解彼此心中防線的有力武器,是溝通理解、互相支持的有效法寶。特別是遇到激烈的矛盾與糾葛,"和氣"常能化干戈為玉帛,驅驚雷現彩虹,似春風化雨般潤物無聲,效果不凡。 一個人沒了和氣,便成為了孤家寡人,這就是不少皇帝由于缺少和氣沒人親近,而常常自稱“孤”的原因,因為實在是孤獨。 要想讓別人接近你,就得有和氣。 一名管理者,若要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有這十種真氣。有了這十種真氣,自然吸引他人的關注,得到他人的認可,受到他人的歡迎,帶來了人氣,名氣也到了,那還擔心什么運氣呢?所以,用心品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用實際行動歷練,成功一定屬于勇于攀登的你。
-
2015-08-13查看詳情>> 若從字面解釋,定就是確定,位就是位置、角色,定位就是要確定自己的位置、角色。一個人走進錯誤的行業是一種悲哀,放到錯誤的位置就是一種災難,害了自己不說,連累了別人。 戰國時代的趙括,紙上談兵誰也不如他,一旦授予重權就出了問題,這是趙括本人的定位不準,就是一個參謀,連參謀長都做不了,非要干司令,最終落得個戰死沙場、國破家亡的下場。 人生定位不準,職業定位不清,不僅落得失敗,更易導致抱怨不斷、埋怨不停、訴怨不休、積怨不止,心態消極,一蹶不振。 人生定位要準確,定位不準,方向不明,目標不清,就如同行尸走肉。無論在社會、單位還是家庭,你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就要盡到什么樣的責任。在社會,你是一名國家公民,自然要遵紀守法,奉行公民責任;在單位,你是一名員工,自然要盡職盡責,奉行企業責任;在家庭,你是父母、愛人、子女,自然要贍養父母、撫養子女、尊重愛人,奉行家庭責任。 做好人生定位,才能鍛造完美人生,首要原則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評價自己。對自己不認識、對自己不了解,就可能對自己的性格、能力錯處錯誤的判斷。低估了自己就有可能終日郁郁寡歡,報復不能實現,但及時改變,自會前景光明。一旦高估自己,那就變成了災難。俗話說,走得越高、摔得越狠,一旦失敗,可能一蹶不振,高不成低不就,導致的是人生失敗。 認識自己要看自己是什么樣的性格。一個既感性又外向的人,最適合干銷售、做服務,或是創業、公關等,都很適合,可是一旦做了涉及保密等性質的行業就不適合了,很容易泄露機密。 當然,若想讓自己能夠適應崗位,還要看看自己缺什么東西,哪些能力不足,這就要通過學習來提升。從書本上、網絡上學習,還要從別人的身上、自己的實踐總結中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領悟,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從事的工作。 做好人生定位還要了解行業,認識行業、分析行業、判斷行業,看自己喜不喜歡,看自己適合不適合,問問自己能不能做。看過不少類似這樣的現象,掃地的總和老總比,覺得自己收入比老總少得太多,因此不平衡。看似笑話,其實社會這種現象不少見,自己的事不關心,別人的事情很在意;自己的工作不認真,別人的工作很細心。當然,這種比較極容易產生不平衡、痛苦、煩躁,于是心情不爽,工作消極。不同崗位會產生不同的價值,當然就會有不同的價格即收入,有什么不平衡呢!工作總抱怨活太多,開資總抱怨錢太少,自己不努力,還想高收入,純屬白日做夢!這是定位不準,所以怨聲載道。讓自己永遠有被利用價值,聽著似乎很俗,想想就是這個道理。被利用的價值越大,當然職位越高,創造價值越大,收入就越高,沒什么奇怪的。 做好人生定位還要看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不能孝順好父母,不能照顧好家人,還在想入非非,不盡責、不承擔,就是沒找到自己的定位。其實,誰也不欠你的,真是這樣。國家不欠你的,機會都一樣;單位不欠你的,該給都給了;別人也不欠你的,你又給人什么了! 把事情做到是本分,把事情做好是責任,這是正確的人生定位,時時刻刻要求自己,少一分抱怨,多一分努力;少一分停滯,多一分行動。 有些人資本是熬出來的,有些人資本是干出來的,有些人資本是學出來的,有些人資本是練出來的。積累自己的厚度,拓展自己的寬度,挖掘自己的深度,才能延伸自己的長度。人生之旅漫長,人生之路苦短,人生定位要準確,人生旅程才會更加精彩。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