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發問替代命令
發布日期:2015-07-29瀏覽:2615
您送孩子去上學,出門前,邊給他整理衣服邊叮囑他:“甜甜,路上要小心,記得走人行道,過馬路時要等綠燈,遇到生人別隨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難,記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卻頭也不抬:“媽媽,您真煩人,每天都講這一套!”
聰明的媽媽會故意問個問題:“過馬路要注意什么?” 女兒可能快樂而驕傲地回答:“注意等綠燈!”
這就是用發問替代命令
“快去睡覺。”不如問孩子“現在幾點了?”
“去刷牙。”可以表達為“睡覺之前還要做什么呢?”
“把玩具放回原處。”也許可以說成:“你還記得玩具原來的位置嗎?”
提問總是好過命令的,因為提問引發思考,促成互動,讓對方更有參與感還能激發對方的行動力。所以不光對孩子可以發問,對愛人、同事、客戶甚至上司,提問總是勝過要求和請求的。請先看看以下的命令:
1、 小王明天幫我去公安局取份文件。
2、 小李,這個月不許再遲到。
3、 大家努力沖刺98%成品率的目標。
4、 樂樂,把玩具收起來。
5、 老婆,我們去吃面。
這些命令其實都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替代,而且效果更好。我總結了幾種把命令變為提問的方式。
第一種:尋求答案式
高露潔的廣告:“我們的目標是?”答:“沒有蛀牙。”就是典型的尋求答案式。這種提問的目的主要是檢視對方是否知道、提醒對方注意或者加強對方印象。
例如:“大家努力沖刺98%的成品率目標”轉化成“我們成品率的目標是?”
“別忘了明天下午三點碰面”轉化成“我們明天的見面時間是幾點來著?”
第二種:促成選擇式
選擇體現了尊重,把對方原本抗拒的事情用選擇的方式呈現出來,往往可以降低內心的抗拒。
“老婆,我們去吃面。”轉化成“老婆我們去吃蘭州拉面還是日式拉面呢?”
“樂樂,把玩具收起來。”轉化成“樂樂,你想跟爸爸一起收玩具還是跟媽媽一起呢?”
“小王明天幫我去公安局取份文件。”轉化成“小王你明天上午還是下午方便幫我去公安局取文件呢?
第三種:信任挑戰式
這種提問有一點激將法的意思,目的是激發對方的競爭意識,增加完成任務的責任感。
“小李,這個月不許再遲到。”轉化成“接下來兩個星期可以確保準時上班嗎?”
“小李,三天之內寫好這份報告。”轉換成“小李,我相信你三天之內一定可以寫出一份讓客戶驚艷的報告,有信心嗎?
知道不如行動,各位讀者,您是準備明天上班就試試把命令轉成問題,還是現在就在家人身上試驗呢?
聰明的媽媽會故意問個問題:“過馬路要注意什么?” 女兒可能快樂而驕傲地回答:“注意等綠燈!”
這就是用發問替代命令
“快去睡覺。”不如問孩子“現在幾點了?”
“去刷牙。”可以表達為“睡覺之前還要做什么呢?”
“把玩具放回原處。”也許可以說成:“你還記得玩具原來的位置嗎?”
提問總是好過命令的,因為提問引發思考,促成互動,讓對方更有參與感還能激發對方的行動力。所以不光對孩子可以發問,對愛人、同事、客戶甚至上司,提問總是勝過要求和請求的。請先看看以下的命令:
1、 小王明天幫我去公安局取份文件。
2、 小李,這個月不許再遲到。
3、 大家努力沖刺98%成品率的目標。
4、 樂樂,把玩具收起來。
5、 老婆,我們去吃面。
這些命令其實都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替代,而且效果更好。我總結了幾種把命令變為提問的方式。
第一種:尋求答案式
高露潔的廣告:“我們的目標是?”答:“沒有蛀牙。”就是典型的尋求答案式。這種提問的目的主要是檢視對方是否知道、提醒對方注意或者加強對方印象。
例如:“大家努力沖刺98%的成品率目標”轉化成“我們成品率的目標是?”
“別忘了明天下午三點碰面”轉化成“我們明天的見面時間是幾點來著?”
第二種:促成選擇式
選擇體現了尊重,把對方原本抗拒的事情用選擇的方式呈現出來,往往可以降低內心的抗拒。
“老婆,我們去吃面。”轉化成“老婆我們去吃蘭州拉面還是日式拉面呢?”
“樂樂,把玩具收起來。”轉化成“樂樂,你想跟爸爸一起收玩具還是跟媽媽一起呢?”
“小王明天幫我去公安局取份文件。”轉化成“小王你明天上午還是下午方便幫我去公安局取文件呢?
第三種:信任挑戰式
這種提問有一點激將法的意思,目的是激發對方的競爭意識,增加完成任務的責任感。
“小李,這個月不許再遲到。”轉化成“接下來兩個星期可以確保準時上班嗎?”
“小李,三天之內寫好這份報告。”轉換成“小李,我相信你三天之內一定可以寫出一份讓客戶驚艷的報告,有信心嗎?
知道不如行動,各位讀者,您是準備明天上班就試試把命令轉成問題,還是現在就在家人身上試驗呢?





請輸入正確的用戶名